吉奇小说>古代言情>一世千秋>第113章

  “清琅不知何为天意,既然有心问天,那清琅定会如实转达。”清琅微微笑着,“汪大人无需多虑,天意不会构陷忠良,问心无愧,哪怕是凶兆,都能说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是么?”

  “好一个天意,洒家倒要看看你这村夫有多大本事。”

  清琅回到:“清琅既然为正经国师,又是长坷族前任少族长,再不济也是平王殿下的正妻,乡野之术我可是使不来的。也是,我近来几次摆阵做法汪大人都不曾来看,是我疏忽了,还望汪大人见谅。”

  说罢,清琅一甩袖子继续上前走去,汪槐跟在他身后,几人一并来到祭坛之下。

  “国师,你可总算来了,朕今日看这天晴空万里,便请你来琢磨琢磨上天究竟是何意,大雪不退,弄得人心惶惶。”

  清琅行过礼:“臣一定不负陛下托付,定会向上天求出破解之法。”

  汪槐突然跳出来,不冷不丁到:“皇上,就仅凭国师一人信口开河,未免难以服众,若是他添油加醋,谁会知道上天真意?”

  这个阉人看来今日是盯紧了要拿他开刀,清琅心想,还好你大爷我摸爬滚打什么八面玲珑斡旋斗智的法子都学来了,看爷爷不把你气死。

  “既然汪大人有所顾忌,那便让我两位徒弟分别去东院与西院摆阵,各位大人大可随他们去,天意不会无端变化,我想,所见所闻都不会有太大偏差。”清琅大方地摆摆手,示意公公带徒弟们下去,他一双桃花眼暗含笑容,微微笑道:“这样可好,汪大人?”

  “好,好,还是国师想的周全。”汪槐见他坚不可摧,拿他无法,只好放他上祭坛。

  清琅用清水浸过双手之后,按照规矩,任由侍女将素色的麻布缠绕在手上,接过布条蒙住双眼,再用素纱掩住口鼻。黎国信奉祭天之时一定要摒弃五感,仅凭一颗诚挚的心灵向上天祷告,这样才能使上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当然,都是胡诌。

  清琅身为长坷族修士,学的一套套路皆是借助天地之力,雪灾之事他早有请示上天,得到的回答便是,此为可避之灾,事在人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此番祭天祈福不过就是装装样子,清琅有自己的打算,既然良臣谏言黎扬帝听不进去,那么上天威严他总该服气了,帝王之家讲究一个天人合一,君主执政,若多行不义,天道将会降下灾祸,以警示后人。

  “你们人类的皇帝还真是.....恶臭熏天,我们魔就喜欢这样的家伙。”清琅的影子微微泛起波澜,一道沙哑的声音传入耳中。

  清琅坏笑一声,心中默默道:“黑魇,你去帮我做点事如何?”

  “如何?你讲便是,还有我能拒绝的份儿?”

  “我需要你.......”

  清琅登上祭坛,接过侍女递来的清酒,豪迈地挥手洒在祭天台之上,紧随着取来拂尘,手腕一转,尾毛扫过身前置着的一坛净水,放下拂尘后,双手展开,口中念起不为人知的古语。

  虽说是稀罕的古语,不过就是长坷族的方言罢了,在场也只有百里云砚对其略知一二,清琅装模作样地念叨着,无非是在大骂狗贼皇帝和狗贼汪槐嚣张跋扈,罔顾人伦,为何上天还不降罪于他二人。

  于是天地之元回道:“何尝未有降罪,只是尔等不屑一顾。”

  清琅哪能料到自己还未通天就被老天猝不及防回了一句,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继续道:“清琅顽劣,不想叨扰了天神,还望天神谅解。”

  天地之元:“务必提防伪君与乱臣,真龙若想归于正位,定将付出无可挽回的代价。”

  “代价?可有解法?”

  “天机不可泄露,以后若没事不要这样大动干戈,在此别过。”天神之音消失在了耳畔,清琅抿着唇略有所思,若是此事无解,那只能是在他二人身上了,于自身命数是无解的,时琛并没少提及此事,他为先知能够预言一切,唯独看不出自己的命运。

  清琅闭上双眼,在心中默念黑魇之名。

  登时坛中水波颤动,波澜阵阵,涟漪自中向两边散去,一条水龙自其中扑闪而出,挣扎盘旋一阵后,对着清琅直直袭去,像极天神震怒,甩尾降下惩罚。

  清琅躲闪不及,捂着胸口呕出一口黑血,径直向后栽倒,好在站立两旁的侍女上前搀扶地及时,才不至于让他在众人面前失态。

  他这一跌将黎扬帝与汪槐皆跌的心头一颤,脸色苍白。清琅见计成,掀开面纱拭去唇边的鲜血,跌跌撞撞地跑下祭坛,对着黎扬帝就是重重一跪。百里云砚皱着眉头本要去扶他起来帮他验伤,却被清琅一个凌厉的眼神瞪了回去。

  “国师,上天这是何意啊,怎的突然水龙自坛中跃出,还将你伤成这样?”黎扬帝忧心忡忡地去扶他起来,可清琅怎么都不愿起身,他苍白的手指仿佛要掐入地面,全身颤抖,似是看见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灾相。

  “皇上恕罪,臣所见所闻不知......当不当讲。”清琅颤声道。

  “报,皇上,东院西院出现水龙袭人之相,两位道长皆受了伤!”

  黎扬帝眉头紧蹙,暗暗道大事不好,他双手将清琅扶起,发现那双血红的眸子中满是忧国忧民之情,他叹了一口气,小声道:“国师,天相为灾,还是为福?”

  清琅生怕自己说错话,只好战战兢兢回话:“此龙非为水龙,而是黑龙。黑龙现世,乃是不祥之兆.....”

  汪槐急忙上前:“不祥之兆,可有解法?我黎国皇帝爱民如子,为一国根基呕心沥血,何来凶兆?”

  清琅淡然道:“并非大凶,尚有解法,此凶相源于王道不端,朝臣祸乱,多行善事便可化险为夷。还望陛下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敦本务实,方为上策。”

  “你这是觉得朕行纪不端?朕如何得罪过天下苍生!朕事必躬亲,赏罚分明,何时不曾忧国忧民了?”黎扬帝瞪着他,真的要被清琅这几句话气出病来。

  清琅见黎扬帝气急,心中暗自窃喜,这些话他敢当着朝臣面直言不讳,即是天意也是朝臣之心,料黎扬帝也不敢拿他如何,正想开口美言几句,被百里云砚上前拦下。

  平王抱拳行礼,神情诚恳:“陛下,内人不曾参与朝堂之事,醉心钻研道法,是儿臣未能教会他宫中的种种规矩,若父皇有心降罪,还请责罚儿臣,儿臣愿为清琅受罚!”

  刘宰相跟着上前一步:“陛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若降灾,思来想去也只有这雪灾一事,国师所言有据可循。只是......国师既然入朝为官十年,宫中规矩与礼数漠然视之,王爷看管不善,夫为妻纲,为夫者无所作为,是该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