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公子传令>第187章 

  翌日,姬洛难得贪睡至日上三竿, 苻坚下朝后, 约好来寻他玩六博棋, 等他收拾洗漱吃完早食,亭廊中只剩下一盘孤零零的棋。贴身服侍的内侍候着了人,这才说今日初三,天王方才想起太学有要事,便先一步离去。

  姬洛想, 走便走了,自个正好回后院儿钓鱼去,可没想刚跨过石阶,那小内侍竟然追了过来, 一路喊着:“姬公子, 天王陛下说了, 若您无事,也可以去看看。”

  “不去。”姬洛嘴上拒了, 往后院荷塘软土里扎了一根新斫的竹木鱼竿, 摘了片芭蕉闭目养神,等小内侍出府走了,姬洛这才扔了东西从墙头一翻, 悄悄跟着去了太学。

  太学在皇城东南,姬洛有点金牌,倒是也不怕进不去。待轻功一溜翻进了院儿,却左右没瞧见人, 只有稀松三两的学子,和学舍里的读书声。他只得多转了两圈,最后在一棵老树下,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往树上一藏,扒拉两片叶子开了条缝一瞅,果然是苻坚。

  姬洛摇头失笑,不仅失笑,竟还有些许震惊——本以为他的要事不过是临时政务公干,来太学巡视未来的国之栋梁,只是没想到,竟能碰见苻坚亲自授课,而且听他讲学引经据典,还颇有文采底蕴。

  上一次路遇他人如此讲授,还是在洛阳的粮店里,阮秋风给他身边那个十岁幼童讲《战国策》,思路清晰,循循善诱。

  后来知道阮秋风的出身,乃累世士族阮家,沾亲带故,左右相逢的都是名士,姬洛倒是觉得顺理成章,反倒是现下见着这番情景,心头忍不住唏嘘,还是第一次听到君王亲自给人讲课的。

  课只听了半节,姬洛便走回了前院,远中树丛间有两个学子正互相驳论,其中一个瞧见了姬洛,以为同是学子,便招呼过来给他二人作评判分辨,姬洛一听,那二人正论的是先秦诸子中公孙龙提出的那个著名的“离坚白”论(注)。

  所谓“离坚白”,其核心便是说观感不同,则获知的信息不同,且相互独立。

  姬洛反正无事,便听他二人说道说道,最后自己也忍不住,加入了清谈。

  好在,三人都不是心眼儿小气之人,说了一会各有见解,正逢口干舌燥,便就着匏瓜舀来一瓢清水饮。姬洛趁机朝自己来的方向使了个眼色,假装不懂:“在下刚才瞧见……怎会……”

  “你想说陛下怎会在此吧?”接话这个叫秋毅,长得瘦瘦高高,说话一团和气,“陛下于儒学颇有见地,每月三日都会亲临讲学。”

  另一个叫邝知的学子也插过话来,语速较急,感叹连连:“其实我和秋兄都不是长安人士,他祖籍在寿春,我祖籍在九江。南方士族,对仕途多有垄断,门阀倾轧,不是说高门就都是些胡吃海喝的混账,倒是也确多有名士,只是,人多为自己打算,如此情景下,我们这些贫家子,永无出头之日。当今尊奉儒学,与别的奉行打杀的胡族不同,并不盲崇武力,我等又听说王丞相举于寒门,受赏识身居高位,这才受了鼓舞,千里迢迢奔赴此地。”

  秋毅接着一叹:“有幸见过丞相一面,天人之姿,瑰魄无双啊!”

  姬洛听闻,心头也不免有些感触,于是拱手拜别,出了太学。不过不巧的是,在门前居然撞见了“老相识”。狭路相逢,姬洛望着踽踽走来的风马默,觉得今日出门定是忘了算日子。

  门前门后一条道,风马默自然也瞧见了姬洛,不过此刻他并没有帝师阁上时话那么多,甚至没有主动开口,而是视若无物,骄傲地打人身旁走过,想来是早知道了姬洛在长安。

  等那蹒跚的身影没入月洞门,姬洛偷偷回看了一眼,那几个太学生显然都认识对方,迅速起身行礼,风马默却只是淡淡回礼,依旧一个字都懒得说,这种倨傲倒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姬洛深深看了一眼,想着帝师阁的事情没清算,这人背后的勾结还没排查,既然好容易在长安现了身,可得在他身上下下功夫才行。

  不过,下功夫也需要机会,“六星将”因为直接听令于苻坚的缘故,基本不单独开府建邸,多数时居于皇城,姬洛在长安逗留良久,也没打听出私宅。因而,打那日太学匆匆一晤后,姬洛再没见过风马默,倒是没几天,来了位不速之客。

  那是个大风天,姬洛回府刚解下大氅往后院去,就听见花木架下有一阵窸窣的杂音,本以为是李舟阳这个混蛋不走寻常路,可走近一瞧,竟然是那位“泉将”霍定纯。

  当年在洛阳受他一指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霍定纯和数年前比,变化不大,依旧穿着黑衣,系着黑狐披风,两颊消瘦,身子骨轻如能风吹。他抬头瞧去,目光粘在姬洛脸上,里外仔细看了好久,似乎才依稀辨认出对方音容相貌:“你就是那个假新娘子?原来是个男人……老实说,风马默跟我说的时候,我甚至差点儿没想起你是谁。”

  当年太原王府和段氏在洛阳联姻,霍定纯得令去搞破坏,满座高手如云,姬洛那时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若不是临时多了一出真假新娘的戏,指不定连姬洛这名字也早混作了张三李四。

  “在下也从未想过,会在这里和霍参军再见,当年‘惊变破合指’一出,教晚辈毕生难忘。”生平第一次吃大亏,姬洛何止记得,这个人可是能记一辈子的。

  霍定纯听出他话中有刺,却不甚在意地笑了:“你爱恨不恨,尽皆随意,我来见你纯属好奇,我这个人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摧林断木却不斩劲草,你既然中过我的指法却不死,往后我都不会动手杀你。”

  “为什么?万一我又成了你的敌人呢?”姬洛在他对面坐下,颇有些好奇。

  霍定纯低下头,盘弄手中的玉连环,语气十分平淡:“我是个武人,更爱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天王识人用人,我也不会大加干涉。小子也别得意,奉劝你一句,最好像现在这样,不要成为我的敌人,否则就算我不动手,长安城里能杀你的也大有人在。”

  姬洛坐看他解环,久久不能得,于是说:“能把你手中的东西给我瞧瞧吗?”

  闻言,霍定纯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却还是把东西递了出去。姬洛拎着玉环的一头,丁零当啷晃了一晃:“始皇曾派遣使者赠齐襄王一套玉连环,扬言:齐人多智,可有解否?群臣不得解,襄王后拿得一锤,当场将连环砸烂(注1)。其实,《战国策》里早就讲过最便捷的解法,只要舍得。”说完,姬洛松手,玉石坠地崩碎。

  霍定纯表情开了花,他站起来,忽然成了个结巴:“你……你……我什么时候说我要解连环了?我胜以指法,这连环是我用来练习手指灵活的!姬洛,你必须赔我!我会定期来找你讨要!”

  姬洛抱着手炉拱了拱袖,目送他远去,随后招来管事把地上的碎渣收拾干净,再令人去后院选些金银玉石,打个十来副连环备着。

  那管事懵了:“公子,你这是做什么?”

  “惠子说:连环可解也。可怎样才算可解?怎样才算不得解?若要强辩,那连环相扣却并不粘连,既不算作一体,岂非不必解?可一环碎而环环碎,分明又是一体,一解则尽解。”姬洛拍了拍管事的肩,笑着走了:“其实人也是一样。”

  “什么人?”管事茫然。

  姬洛挥了挥手:“只要你公子我还住在府里,咱这儿的客人就会络绎不绝。”

  霍定纯说到做到,果然隔三差五来找姬洛拜访,姬洛一连差人造的十几副连环多做改良,各不相同,他挑了一副练手,剩下的被两人用来闲时把玩。

  玩腻了连环,姬洛在民间找来一些益智的小玩意儿和他比赛,胜过一次后,二人反倒成了朋友。

  这一日两人博双陆,在湖边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姬洛技高一筹,三局胜二。

  收捡棋盘换茶吃时,一直沉默的霍定纯竟然开口跟他道谢,这叫姬洛出乎意料,毕竟,他做这些怀着私人的目的。

  不过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霍定纯要讨,姬洛也没什么不能给,于是叫下人收捡送来,那小厮装盒后,跑得急了,在湖边碎石头上绊了一跤,东西正好砸在泉将腿边,盖子一散,“滴溜溜”撒出一地木块。

  小厮告罪,霍定纯却将人打发了,自己亲自蹲身把木块一个个捡起拼接,他那手指着实灵活,不过短短数息,掌中已出落得一个精巧的鲁班锁。

  姬洛看他凝视掌心一言不发,不由问:“这东西可有问题。”

  霍定纯摆首,把目光转向湖泊,笑着:“我的生父是晋阳的一个穷木匠,小时候我启智晚,他怕我是个痴傻儿,长大了继承不了手艺,会因缺衣少食饿死街头,于是做了十几个鲁班锁,日日教我玩。可惜,我也并没有成为一个木匠。”

  说着,他转过头,高声对姬洛说:“有机会我们真真正正比一场吧!有些事,说不挂心很难,过去我们立场不同,我希望今后,我们能站在一边。”本以为他提及往事,会稍显落寞惆怅,可是霍定纯和一般追忆的人却不同,他虽有怜惜,却双目坚定。

  姬洛觉得,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霍定纯收拢包裹,合上木盖子之前,又忍不住摸出一对男女泥塑像看了看,说道:“若我以后有个女儿,正好留给她玩。”一个已过而立之年并无婚配的男人,居然能有如此情怀,姬洛笑是笑不出了,只觉得“六星将”是奇人,其实也不过只是普通人。

  泉将走了,姬洛还愣在原地,过了许久,一声轻叹回道“一定”,却也不知那人可有听见。

  再之后,姬洛一连郁闷了好几天——

  有的人或事,耳闻不如一见。长安不是想象中的长安,秦国也不是天下恶传的秦国,甚至苻坚也不吃人,六星将也不是牛鬼蛇神。姬洛觉得他本是筹谋而来,如今倒好似快被敌人怀柔。

  算算日子,去嘉兴的人也走了好几月,借着采买送酒的名义,酒铺巷子的掌柜来见过姬洛一面,说出去的人已在回程,只是年关将至,边防加强戒备,而长安附近城镇又多有烟火放灯,巡守多了一倍,只能减慢行程,小心为上。

  姬洛一估摸,只怕回来的不止一人。

  京中渐渐传出了李舟阳与姬洛交恶的传言。说是这李大人拉人拉了几次没拉住,指着姬洛骂他白日流连酒肆笙歌,再没当年风骨,两人在红珠坊前吵了一架,分道扬镳。

  姬洛回头就称病了,喝腊八粥那日,下了一晚的雪,长安城中遍裹素白,他躲在家里不出门,可拜帖却多了不少,一二三四五个全是不认识没交情的人。

  李舟阳风头正火,当年他二人同入,关系好,许多人看在眼里,如今有了龃龉,还不大肆煽风点火,暗地拉扯。权势都讲究平衡,李舟阳既然选择站在阳光下,那么他们就得找个吃喝玩乐在行,又有足够能力的来暗处制衡。

  就在长安势力暗搓搓谋划时,“生病”的姬洛正在屋中披着被子煮茶,李舟阳就坐在窗棂上,用剑把应景的梅枝砍了个七零八落。

  “你怎么来了?来了也不消停,今冬的寒梅就那一株开得最好,它哪儿得罪你了,偏偏你要辣手摧花?”姬洛抱着手炉,睨了一眼。

  “该消停的是你吧,你说要钓钱府大鱼,可鱼呢?人家有理你?”

  说着,李舟阳嗤笑一声,将手中“竹叶青”一拧,只听“咔哒”一响,剑尖戳进的窗格里,剑身映出的雪色晃得姬洛打了个喷嚏,没忍住往后缩了缩,用被子把头全给罩了起来。

  “鱼在暗处,将要咬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姬洛揉了揉鼻子,拿小扇将炉火扇得更旺。

  李舟阳呢喃:“东风?”

  “对!东风!”姬洛应和,脸上因激动而涌出不自然的红光,“《礼记》怎么说的……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与,鸿雁来!(注2)”

  李舟阳掐指一算,再过些日子,确实就要开春了,也许一切都在眼前这个人的掌握之中。这个人……不知为何,他觉得,从云梦大泽开始,姬洛就不太一样了,不论是形貌,还是给人的感觉——

  在江陵时,那个少年聪慧而晓计算,话少而点睛,常怀谋策却敞亮光明,但如今,他时常含笑,妙语频频,可眼底却有化不开的幽深,不易察觉。

  姬洛又一连打了两个喷嚏,李舟阳拔剑收回伞中,转头一声不吭走了。姬洛依榻而靠,等没了动静,眼皮耷拉重,昏昏沉沉睡了半盏茶的功夫。迷糊间听见有人入内,将小火炉上的茶罐移走,重新落了一个陶罐。

  没一会,药被水煮透,味儿都发了出来,姬洛被刺鼻的味道一激,从榻上坐起,一睁眼就看见李舟阳负手站在窗边,好像做了一场梦一般:“你不是走了吗?”

  “你居然也会生病,我以为你是装病。”李舟阳不咸不淡地答。

  姬洛被他气笑了:“我又不是辟谷的神仙。”正说着,药壶上的盖子被水汽一冲,“咕噜”直响,姬洛偏头一看,脸色又尴尬又古怪:“你煎的?你刚才是去买药?现在全长安都知道你我不和,你刚才是去给我买药?”一连三问,一问声儿比一问大,讲到最后,姬洛居然大笑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六星将里每个人都很神奇~哈哈哈哈

  李舟阳居然也成了傲娇_(:з」∠)_

  科普:离坚白论,我没深入写,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自行了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

  注1:解玉连环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六》,关于姬洛对解与不解的见地,我有参考哲学大师冯友兰的部分观点,然后糅杂了一点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对,请大家斧正。

  注2:引用自《礼记·月令·孟春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