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冲啊,太子殿下>第174章

  说到这里,她们不免又多了一份担心,沈嬷嬷说:“皇子的侍妾,一般是后宫的娘娘来选,可如今执掌宫务的却是淑妃跟兰妃……这不是明晃晃送钉子进来吗?”

  心蕊叹道:“要是皇后娘娘在就好了。”

  这种话说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

  “要不,问一问惜朝少爷该怎么办?”心蕊犹豫着说。

  沈嬷嬷惊愕,“连这种事也问他一个孩子?”

  然而沈嬷嬷说完后跟心蕊对了一眼,却发现似乎只能这样了。

  事实证明,贺惜朝真不是一般的孩子,他压根就没问为什么要选侍妾,而是皱眉道:“为何如此着急,殿下才十四岁呀?”

  沈嬷嬷被贺惜朝这么一问,倒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只能说:“殿下长大了,总不能……自力更生,受这方面的委屈吧,岂不是奴婢们的不是?”

  哪方面的委屈?不就是用手吗?哪个男人不是这么过来的?贺惜朝腹诽,却没有惊世骇俗地说出来。

  “可王妃不是没进门吗?”他要是未来的王妃,还没成亲,丈夫房里的小妾就有好几个,不知道几手货了,想想就糟心,“万一要有了孩子,不是打王妃的脸?”他以己度人,那时候八成很想阉了那家伙。

  沈嬷嬷笑起来,“惜朝少爷想的周到,不过您放心,不会有庶长子乱了安宁。人看好了,调.教妥当才会放到殿下身边,也省的殿下受旁人撺掇寻了乱七八糟的人来,坏了身子。再说殿下提前熟练起来,于王妃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洞房花烛的时候不至于没个轻重,伤了王妃。”

  这套论据,贺惜朝给了一百分。

  沈嬷嬷瞧贺惜朝沉默下来,叹了一声,“奴婢为难惜朝少爷了,您毕竟还小。”

  贺惜朝思忖了片刻说:“不管什么原因,这事儿还真急不来,明年殿下就该离宫了,本就杂乱,侍妾身份再怎么低微,也是殿下身旁之人,万一……惜朝说句不好听的话,嬷嬷好心就办了坏事。毕竟享乐并不是必需品,安稳才是重中之重,您说是不是?”

  沈嬷嬷点了点头觉得有道理,“是奴婢着急了。”

  心蕊想了想道:“可不管早晚,总是有人要来的。现在我们不主动去寻一个妥当之人,等后宫中意识到了赐人过来,可就被动了。”

  赐人?那也要这儿肯收才行。

  贺惜朝弯唇脸上露出嘲讽之意,正待说话,就见萧弘带着常公公黑着脸走进来说:“那她们试一试,看我收不收!上书房的师傅都被我撬翻了,难道还会捏着鼻子收个麻烦?打哪儿来,滚哪儿去,不肯走的,那就埋地下当花肥!”

  萧弘因着这件事心情很不好,他很后悔干嘛没事逛书巷,逛了也就罢了,还看了那种淫.书画册,弄得身体有变,惹来一堆麻烦。

  他发誓那本秘籍是再也不看了,找个机会烧掉。

  沈嬷嬷跟心蕊对视了一眼,眼中露出失望来。

  贺惜朝事不关己地抿唇吃茶,幽幽地说:“这人嘛,还是要皇上赏赐的才好。”玫瑰小说网,玫瑰小说网,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  玫瑰小说网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

 

  、第69章 千秋之节

 

  今年是个繁忙的一年, 帝王四十整寿,普天庆贺。

  宫里宫外都忙着千秋节, 内务府各司更是脚不沾地, 萧弘的府邸定了快三个月, 这成型的图纸才送到景安宫。萧弘又改动了些地方, 来来回回, 最终的图纸在十月初才定下来。

  “诚亲王府年久失修, 以这帮家伙的磨蹭程度,明年底能搬进去就算快的了。”

  萧弘一手拿着镰刀, 一手揽过稻杆, 镰刀对着根部往上一寸之处用力一划,稻杆齐齐截断, 然后整齐地搁在身后。

  “千秋节乃重中之重, 所有人都忙着这件事, 进度慢也没办法。反正也不着急着搬进去,随便他们吧。倒是你那篇五万字的报告, 写好了吗?”贺惜朝将这一把一把坠着金黄稻穗的稻杆收拢归置。

  “差不多了, 等今日结束就把后面的补完, 可结尾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贺惜朝回答:“没事, 待会儿趁着脱杆,我们去农庄坐坐, 了解一下。”

  “好。”萧弘站起来, 举着镰刀的手抬起, 用手背抹了一把汗。

  “都九月了, 日头还这么毒,今天回宫,肯定晒红一圈,沈嬷嬷又要念叨了。”他回过头看着弯着腰蹲在田里的贺惜朝,便拾起边上的草帽,走过去罩到贺惜朝的头上,“你在看什么?”

  贺惜朝转过头,微微往上抬,从草帽下露出那张圆润的脸,举起手凑到萧弘的面前,“看,这支稻穗好漂亮,沉甸甸的金黄色,比姑娘的金步摇都好看。”贺惜朝弯着眼睛,脸上带着大大的笑容,灿烂又喜悦,“送给你了。”

  萧弘接过,放在手里,忍不住也高兴起来,“这是我种出来的。”

  他的手上有一条条的伤痕,是初拿镰刀方法不当不小心割到的,被汗水一染,有些火辣辣地疼,然而这些小伤在看到满地金黄的时候却都毫不足道。

  “这么饱满,剥了壳,要是上大锅蒸一蒸一定很香。”贺惜朝说。

  “好,那我再使把劲,快点割完,然后送去脱杆脱壳,咱们晚上先吃上一碗。”萧弘一握拳,兴致高昂。

  随着千秋节的临近,后宫各殿也都活络了起来,不是绞尽脑汁寻着稀罕物,就是来个别出心栽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