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涉江采芙蓉/艳僧>第72章

  不过是寻常的雪人而已,当真有这么重要吗?

 

  信笺

 

  ……

  彻莲在四下无人的禅房中静坐了许久后,目光落在身边那些满是鸣儿痕迹的器物上,站起身来一一轻抚过它们,苍老的凤眸深深垂下,开始打包起自己的行囊来。

  在入暮岭下苦等着鸣儿的十年间,他其实并没有什么贵重的家当,常伴在身边的唯有一把鸣儿在幻境中送给他的象牙梳,上一世坐化前写给他的情信,加上失而复得的那串舍利子、方才从雪泥中捡回来的纸莲花,将它们收入玲珑的漆盒中,便已是他的全部。

  鸣儿还童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还要快得多,他必须立即上路,一刻也耽搁不得了。

  将自己的物事收拾好后,他站在香火已灭的石炉边,最后打量了这也曾浓情蜜意过的禅房一眼。打算动身离开的时候,他的脚步忽然顿了一下,又看向架上那些堆叠整齐的书卷。

  这些并非读书人研习的四书五经,而是鸣儿平日里爱读的小说故事,虽然无法全部带走,不过拿几本伴在身边,留个念想也是好的。

  这样想着,他便随手取下一本来;正欲将它装入行囊,却又隐隐迟疑了一下,拿在手里掂了掂,下意识展开抖了几下,竟发觉有数张信笺从中掉落了出来。

  当他看到那些信笺上熟悉的字迹时,呼吸仿佛有一瞬间的停滞,赶忙将架上的书卷尽数取下来查看,果然把自己这十年间写给鸣儿的情信全翻找了出来。

  这些已微微泛黄的信笺虽是被保存得很好,然而或许是经常被翻看的缘故,不可避免地在边缘和某些字句处有些破损。不单如此,这些信在被细细地读过之后,后面还附上了长度数倍于他的回信,字里行间满是对他的爱意与思念。

  ……

  彻莲曾以为是自己苦苦念了鸣儿十年,孰不知他亦然。

  他燃起灯,坐下来读着鸣儿认真写就的、却藏起来没有送到他手上的回信,面上哭哭笑笑,已抑制不住那汹涌而来的百味心潮。

  他看到最后一封信上被画了一幅美人渡江图,江水四处遍生红莲,依稀是艳僧模样的自己正浅笑着回头看来,下笔之人的情意自汇作千言万语,又在空白处题了一首《涉江采芙蓉》。

  他恍然记得上一世释迦玉还年幼时,虽然也不喜读那汉诗古词,却唯独对带有莲的字句情有独钟,自己便教他写了这首不算繁难的情诗,哪知他却还一直记得。

  彻莲看着那对仗工整的诗词,喃喃地念出声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他持续地念着,只觉得这十年间没有一刻比此时更加痛彻心扉。

  ……

  天色稍暗的时候,彻莲总算从自己那还在与鸣儿温存的梦境中醒来,伏在书案边揉揉眼睛,低头看了看仍是捏在手中的信笺,将它谨慎地叠起收好,捂在心口处静默了许久后,便站起身来抻一抻袖口压出的褶皱,提起行囊朝门口走去。

  这时,他听到门外传来了微小却清晰的叩门声。

  “西堂长老……西堂长老你睡下了吗?”

  听到那介于孩童与少年之间的清脆嗓音时,彻莲蓦地一滞,赶紧为他开了门。门后一袭熟悉的黑影躲在暗处犹豫了一下,探出一个令彻莲日思夜想的小脑袋来。

  不知是哪般豆蔻年纪的越鸣溪打量着眼前分明一副外出行装的彻莲,惊奇道:“西堂长老,这么晚了是要下山去吗?”

  说着便自觉带上了门,到那佛龛旁的拜垫盘腿坐下,竟是一副打算与彻莲促膝长谈的架势。彻莲本不想在此处多逗留,站在门边犹豫了一下,又忍不住朝年少稚嫩的越鸣溪看去,终是妥协般叹了口气,将方才熄灭的灯火再度点上,也盘腿在他面前坐了下来。

  他从未见过鸣儿这个时期的模样,不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不免多看了几眼,垂眸道:“少主这个时候来见贫僧,是为何事?”

  闻言,越鸣溪支支吾吾地抠着自己的手指,目光躲闪着不知在思索些什么,半晌下定决心般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望着彻莲道:“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今日是我毁坏了西堂长老的雪人,特来领罚。”

  说罢便坐直了身子,又道:“长老不必怜我幼小,只依寺规来惩戒便是。”

  彻莲沉默良久,淡淡道:“三宝禅寺内并没有毁了雪人便要受罚的寺规。”

  越鸣溪一愣,似乎没料到西堂长老会这般回复,很是苦恼地挠了挠头,仍是坚持道:“总之,这一切因我而起,无论西堂长老如何罚我,鸣溪都不会有半句怨言。”

  他此时正是冲动倔强的年纪,只认定了自己是害西堂长老难过落泪的罪魁祸首,便非要担这分责不可,却哪知道眼前之人根本舍不得他受半点苦。

  彻莲见他一副油盐不进的固执模样,已知是难以将眼前的小少年轻易打发走,因而静坐了半晌后,忽然道:

  “既如此,贫僧想请少主帮一个忙,以功补过,却是不知少主意下如何?”

  越鸣溪原本还有些忐忑,不知西堂长老会如何罚自己,硬气的同时却也很怕挨板子;闻言便暗暗松了一口气,赶忙正襟危坐摆出洗耳恭听的模样来,道:“这当然好,西堂长老只管吩咐,我越鸣溪鞍前马后随时效劳,绝无怨言。”

  “……”

  彻莲心中一动,抬起头来长久地打量着一副认真之貌的越鸣溪。

  许久,他再度平静地开口道:“少主愿意帮忙自是再好不过。只是在此之前贫僧还需确认一番;不知少主现下对于自身的处境,清楚多少?抑或说是还记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