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皓月冷千山>第23章 第二十二章 长安故人

柳十七瞥了一眼闻笛,发现对方正在看自己时,又扭过了头。

 

自从那天闻笛在他面前罕见地情绪失控后,他们每日依旧默契相处,吃东西——闻笛后来抓了几只山鼠烤——练功,习武,但再没说过话。

他出于不知名的诡异心理,一开始是被吓到,随后竟迟钝地生出了叛逆,要和闻笛唱反调了。柳十七没经历过险恶,他知道父母亦是被仇家杀害,但从未有过很直观的仇恨,更别谈像闻笛这样恨入骨髓,苦心孤诣地谋划,就为了手刃对方。

 

说起左念时恨得咬牙切齿的人怎么可能是他的闻笛呢?

一开始说不出话,然后就不愿意说话了。

 

看出柳十七需要时间接受,闻笛并没催他,也不像以前和他讲道理。他们分别的这些年,闻笛只能靠猜想去推测柳十七到底过的什么日子——想也知道和他天差地别。

他天生就该无忧无虑的,习武是出于嗜好,做的事也该有理有据,不曾感情用事,非得分个是非之后,柳十七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这些日子与他重逢,他所做的大部分决定都一头雾水,回想起来,很不像自己的处事原则。

“是得让他先静一静,其他的事以后走一步算一步。”闻笛想,默默地递过去一只刚烤好的山鼠腿。

 

这种小动物是他偶然发现的,住在几棵稀少的竹子丛中,因为食草籽饮露水,没什么怪味,一窝一窝地潜伏在漫长的冬天里。闻笛打过两只来吃,没有调味也能够下咽,比一直吃果子来得实在。

柳十七愣了片刻,接过去,目光犹疑一瞬好像想说话,但又倔强地忍了。

 

“哦,在跟我闹脾气。”闻笛忍着笑想,宽宏大量地决定不和他计较,“说不定老早就气过了,只是拉不下脸来和好。”

但他转念一想,又笑不出来了:“知道这事就要气好几天,若是被他晓得了真相,恐怕真会崩溃。当年若不送走他,我却没别的路可选……”

他悠悠地叹了一口气,三两下把余下的山鼠肉撕了吃,然后站起身去那一小片尚未被他们荼毒的树丛中练功。

 

那本可能是钟不厌留下的《天地功法》正本连同余下的内容全被闻笛一字不差地拓在了白绢上,竹简重新收回盒子中埋入地底,算作物归原处。而他不用柳十七多劝,选择了跟着这一套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天地功法,再继续修习。

同玄黄做交易时,闻笛曾有幸从他手中看了一本传闻中的武功秘籍,尚且不知名字,但有几行正巧点评到十二楼,将天地功法的缺陷一一指出。他暗自记下,修习中极力避免,自觉气脉温和,没有半点阴阳失衡的前兆。

 

按郁徵的经历来说,天地功法练自第九层时会短暂地让人经脉逆行,但这时间极短,不适结束后也就罢了。但闻笛却没有这种感受。

他后知后觉地明白这兴许就是钟不厌设下的局,让人知难而退。

钟不厌当年再痛恨功法的无情也不会拿自己的门人作试验,只是阻止他们追求“天地同寿”,原版的《天地功法》里自然没有这一份关隘了。

 

闻笛偶尔梦回时会感慨,左念苦苦追寻的东西,他得到得如此轻易,简直如同硬塞。而左念备受折磨的非难,他却莫名其妙地避免了。

于武学一道,他是因为放不下仇恨,才误打误撞地有了今天的成就……

用心不纯,却能遇到如此机缘,是人的际遇各不相同,还是上天有意同他开玩笑?不是只为了报仇吗,老天偏要让你遇见珍宝,且看如何抉择?

 

闻笛握紧了手间,运气后手上眼花缭乱地连变化了七个动作,一指朝向树干而去。树枝轻颤,叶子却纹丝不动,他抽手之后,那树干上留下了个黑洞洞的窟窿。

他提着这口气继续动作,步法巍然不动,眼睛微闭,脑中急速掠过三十六式折花手。

 

看花狼藉。踏花归来。落英缤纷。

疏影横斜。穿花拂柳。孤芳自赏。

……

最后一式凌厉万分,名叫“花开堪折”。

 

闻笛收回手时,那棵树的树干已经找不到一块好皮,他不以为意地擦了擦手,仔细地端详了片刻。他的手并不细腻,掌心还有常年握刀形成的茧,骨节分明微微凸出,捏上去不香也不软,他再不是个少年了。

他吸了吸鼻子,记起小时候的柳十七睡不着抱上枕头来找自己,一晚上被他捏着手掌睡了一宿,第二天还能看见掌心的两三个指头印——闻笛心头一软。

他这么想着,收了因折花手带来的戾气,一路撩开草木走了出去。

 

正思索着怎么开口结束突然开始的冷战,闻笛却突然听见柳十七的声音。

少年还坐在原地,只给他一个笔直的背影。大约有时候没说话了,他一张嘴先结巴:“笛、笛哥,我有话对你说。”

闻笛立刻觉得稀奇,他打起精神在柳十七旁边坐下,鞠了一捧温泉水洗干净指尖因为破皮的一点血迹,接了他这个台阶,平淡道:“说吧。”

 

柳十七好似打了很久的腹稿,起头时打了两个趔趄,后头就流利起来:“我那天生你气,是觉得……他是你的师父,就算深仇大恨,这么多年对你也算有养育教导之恩,从未真的对你太差。他杀害旁人的事一码归一码,单就你俩的杀父之仇……我爹娘也是给仇家杀了的,如果我知道是谁,说不定也和你一样愤怒。但我做不到。”

他又卡壳了,闻笛循循善诱道:“做不到什么?”

柳十七:“蛰伏十四年,只为了报仇。”

 

闻笛默然扭头看他,凤眼中与平时没什么区别的温和,但那层面具却不见了。柳十七被他这么望了一眼,似乎意识到对方并没怪他,胆子渐渐大了。

“解师兄……就是在临淄和我一起的那个人教我,时间能磨平许多东西,但惟独仇恨、情爱这两样,无论何时提起,都能立刻感同身受,一夕回到当时的情绪中。”柳十七顿了顿,道,“但二者都会令人发狂。我们习武之人,最忌讳心绪不宁,纵然望月岛的功夫并不‘修心’,但在人生之道上,心也至关重要。”

闻笛一点头,轻声道:“在理。”

 

柳十七飞快地说完正题:“我想劝你放下仇恨,至于左念到底该不该死,十二楼其他人更有资格论断。人不该带着仇恨生活。”

本来还觉得他有点意思,闻笛听到这句简直气笑了:“柳十七,你有什么立场?”

柳十七:“我……”

他执拗地抓住柳十七的一只手贴在自己心口,表情还未有变化,声音又有些颤抖:“我这么多年就是背着家破人亡之痛活过来的,它们长在这儿,我没办法舍弃……”

 

“那他如果死在你面前呢?”柳十七道,“你就开心了,杀父之仇就得报了?”

“你别在这当圣人!我所做的一切都并非只为自己私心,你根本不懂!倘若你与我异位而处,届时你还能这么坦然地面对吗?”

 

柳十七被他这话堵了个正着,过去种种悉数在脑中过了一遍。他对父母的记忆只有长安的月色,对那个“哥哥”的印象更是模糊不已。

如果哪一天,他知道杀了父母的人是伊春秋?或者封听云?

柳十七设身处地,好像他并不能比闻笛理智多少。

 

但世上真的有人能因为仇恨才活着吗?

 

见他神色挣扎,闻笛意识到自己方才又有点失控,他放轻了声音道:“你说服不了我,十七,你其实说服不了任何人。”

柳十七这次没急着反驳他,只点了点头,神态落寞。

 

要他这么纸上谈兵地长大好像太难了,他的人生中只有一次抽骨扒皮的疼痛,始于逃离西秀山的惊心动魄,终于望月岛海风中捕捉到的一丝无相气劲。

但再多的也没有了,他终于心甘情愿地承认相比闻笛,他不成熟太多。

 

此时正逢金乌西沉,谷地里无法看见日升月落,只能通过光线变化感知一天的时辰。闻笛抬头望了一眼,拢过他的肩膀。

他的唇贴在柳十七耳边,充满克制地在他耳垂上落了一拍,迅速收回成耳语的姿态:“许多事你现在还理解不了,有机会我慢慢告诉你。仇恨虽然让人痛苦,但仍然是个支撑,没人能单纯一辈子的。”

柳十七的声音低得散进了露水中:“我知道。”

 

闻笛摇了摇他的肩膀,试图逗对方笑笑,但他连讲了两个笑话,柳十七都还搭着眼皮。闻笛灵机一动,摸到袖子里的那把短笛,抽出来:“你看,这是什么?”

柳十七瞥了眼,有气无力道:“这是你。”

 

下一秒那把短笛就在他脸颊抽了一下,冰冰凉凉的竹让他一个激灵。柳十七疑惑地望向闻笛,见他把短笛凑到唇边。

他嘴角向上扬起,只是个很微小的弧度,但眼底仍是哀伤的。

 

闻笛先试了试音,惊喜地发现没有因为他一路乱七八糟的遭遇而变质,朝柳十七使了个眼色,接着开始吹奏一首烂熟于心的小调。

不是折杨柳也不是落梅花,他对于童年的“家”为数不多的印象里,除了最后火光冲天的惨烈,就只剩下一些零碎的残片了,譬如这曲总被养母哼起的旋律。

 

义父谱的曲填的词,吹奏到最后,闻笛被思念绊了个跟头。

他良久没有回过神来,半晌放下笛子看向柳十七,意料之外地从对方眼底发现了怀念。他凑过去,还没问话,柳十七突然顺着方才的旋律,轻轻地唱了出来:

“……月下梧桐晚,露湿捣衣声。”

闻笛愕然。

 

柳十七接着似乎惊醒了,他猛地挺直脊背,收起了方才的放松,诧异道:“我怎么会觉得这段旋律这么熟,笛哥,你以前吹给我听过吗?”

闻笛摇头,心里不自禁地开始打鼓。

把这两句翻来覆去地哼了好几遍,柳十七又喃喃道:“奇怪,前面应该还有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想着前面有几句……记不起来,但肯定在的——”

 

“西关雁归客,折柳洗征尘。雨过十七夜,灯花犹未冷。春山点春色,良夜对良人。”闻笛直视他的眼睛,小声地重复,“月下梧桐晚,露湿捣衣声。”

 

柳十七看他的目光堪称震动了,他张了张嘴,半个字都说不出,脑子都乱成了一锅粥!而闻笛依旧是平静温柔地凝望他,柳十七艰难道:“你怎么会知道……这首诗?”

某个念头轻轻地浮出水面,荡开一圈涟漪后又被按了下去。

闻笛不着痕迹地掐了把自己的掌心,安然道:“是长安的一首歌谣,我小时候听过。你不是故乡也在长安附近吗,所以知道也不奇怪。”

 

这回柳十七没信他:“我那时才多大,偶然听见一次不可能记这么久……”

他蹲在一旁思索,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出好几道纹路。

 

闻笛不再多言,脑中几个声音叫嚣着“告诉他啊”,他几乎要被自己说动了,胸中一股寒气上翻,他倏地站起身,扔下句“我去练功”撇开柳十七进到草木深处打坐。

调息时屡屡遭到干扰,闻笛满头冷汗,生平第一次差点没控制住真气走势。

“原来我自诩已经不为仇恨以外的任何情感所动,却仍因为他偶然间说出了一句诗就方寸大乱。”他压抑着经脉逆行的风险,几近崩溃地想,“我是希望他记起来的,这样能光明正大地告知他我不是旁人,但……”

 

在听柳十七说了那些话之后,更不愿他知道这么残忍的事。

哪怕经年之后再提起,柳十七惊讶也好,不理解也罢。彼时斯人已逝,自己也算放下了怨恨,才能心平气和地说出“左念”这个名字了。

逆行的寒气终是被闻笛顺利引导归位,他长出一口气,又顺着调息运转了一个小周天。

 

结束后闻笛起身去到外面,柳十七已经靠在树下睡着了。更深露重,他脱下外衫给对方罩在身上,自己在旁边坐了,长久地凝视十七的表情。

他睡觉一向很安稳,这夜却拧着眉头,好似十分不甘,不知梦到了什么。闻笛抬手覆盖在他眉心,微凉的温度恰如其分地给了一点安慰。

 

柳十七眉间渐渐舒展,少年在沉眠中扭了下身子,靠上他的肩,本能地整个抱住了闻笛的胳膊,让他浑身一抖。闻笛默然半晌,情不自禁凑上去正欲落下一个轻柔的吻,却在唇即将碰到对方时惊醒一般撤回原来的位置。

“我这是怎么了……”他无奈地揉了揉自己的额角,只觉一阵慌乱。

天色已晚,模糊间仿佛听见了长安的杨柳在夜里沙沙作响。

 

寒来暑往,西秀山漫长的冬天能将一切罪孽与喧嚣都掩盖在厚重白雪之下,时间的流逝也随着沉寂的雪山而变得缓慢了一般,全然收敛起戾气,静默注视发生的一切。

莫瓷匆匆走过十二楼的演武场,远处有个年岁不大的小弟子快步跑来:“莫师兄!”

他停下,扶了一把差点没站稳的少年:“何事如此着急?”

 

“大师兄喊你去庭芳苑,掌门师父清醒过来了!”小弟子喘匀了气说话如爆豆子,“还说,别忘了拿上自己的刀。我还得去原先生那儿照顾伤患,就先失陪了。”

莫瓷点头,目送他跑向救治病人的所在,握紧了腰间的刀,快步走向庭芳苑。

 

十二楼的楼阁重重,每个的名字都风雅无双。庭芳苑本是大师兄郁徵的居所,在那一场变故后就变为了囚禁掌门的地方。他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最后终于趁左念气弱之时在雁雪峰山林中击晕了他。

莫瓷回想起来都觉得背后发冷,他们都不知闻笛和柳十七去了哪,当时山林中只有三人,追上去时崖边就剩左念了。他走火入魔到后来神智全失谁也不认,平素潇洒随性的折花手也方寸大乱,这才让郁徵有机可乘。

 

郁徵当机立断把他锁起来,和宋敏儿一道软禁了两位不作为的师叔,以下犯上了个彻底,好在西秀山远离中原,消息一旦封锁很难传出去。他又模仿左念的笔迹修书一封送往北川学门,光靠推测就把事情圆上了。

不久后北川的掌门商子怀亲自回信,表达挂念,并言明清谈会并不因此怪罪十二楼。

华山派还能翻出什么花他们十二楼已经全不关心,而经过这遭,左念失了人心,大部分人——包括宋敏儿在内——都对郁徵心服口服。

 

但莫瓷老觉得心慌得很,他跟郁徵提过一次,对方只说大约因为闻笛下落不明,他才会辗转反侧。

从那之后过了月余,眼看腊月都要过完了,左念悠悠醒转。

 

莫瓷抵达庭芳苑外时背后还有点发热,此地护卫森严,净是排行前列的师兄师姐。他们见了莫瓷,知道是郁徵喊来,不必多说便放人进去了。

“徵哥。”莫瓷见郁徵立在门口,几步跑过去,“你没事吧?”

郁徵对他独一份的温柔,闻言弯了弯眼角:“莫慌,师父已经恢复了神智。”

 

莫瓷疑惑地瞥了那紧闭的窗一眼,郁徵揉了揉他冻得发红的耳朵:“只是走火入魔必有后遗症,师父真气走岔,修为几乎毁了一半,许多事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他。”

言罢他轻轻地拉了把郁徵的后腰,在他额上蜻蜓点水般吻了一下。郁徵做这些事时眼神虽柔和,仍旧没什么表情,唯有动作小心翼翼地缠绵着,他眼底两团乌青,已经许久没有休息好了。

 

莫瓷一阵心疼,刚要出言安慰,就听得房中一阵剧烈咳嗽。他连忙抓紧了郁徵的手,被安慰地拍了拍。

郁徵道:“我进去看看,你自己守在这儿,行吗?”

莫瓷不知想了些什么,有些犹豫地低头不言语了。他从被闻笛救回来之后,就对其他人的亲近感到害怕,更不喜单独待在一个地方,郁徵见他神色就明白了七八分,又埋头亲了亲他的脸,在莫瓷掌心捏了一下:

“别怕,我在里面,有事你就叫我。谁都不会伤害你。”

 

郁徵说完就推门而入了,莫瓷站在窗边,隐约能听见里面的人声。

左念的声音变得十分沙哑:“走火入魔之时,除了……之外,还做了什么错事吗?我什么也不记得,阿徵,许多年了,你仍旧恪尽职守。”

郁徵只听言语就能想象出是怎样一副公事公办的冷脸:“此次死伤逾三十人,师父,您罪孽深重,待到大好,弟子希望您能给大家一个说法。”

 

左念道:“自然,此事因我而起……还有,闻笛去了哪?柳眠声呢?”

郁徵一丝情绪变化也没有:“当时情况太过混乱,不知谁碰开了牢笼的锁,他们趁乱出来后,一路被您追到断崖边。后来……大概是死了。”

左念立时倒抽一口冷气,压抑不住的愤怒差点喷薄而出,听得莫瓷下意识地往外退了一步:“死了?!”

 

“师父,那‘天地同寿’没了渡心丹难以突破,就算到了,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弟子斗胆劝您一句,就此收手,免得西秀山终有一日血流成河。”郁徵条分缕析,极为激烈的话经由他那波澜不惊的语气说出来居然可信很多。

左念的沉默很长,半晌才道:“你不是我,不会懂渡心丹的重要……”

 

窗外偷听的莫瓷若有所思,他脑中乱成一团,一会儿是失踪的闻笛和柳十七,一会儿是郁徵,一会儿更是回到了当日浓烟滚滚中。

西秀山,莫瓷抬头远望,雁雪峰上有黑云密布,似是不祥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