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西京纪事>第12章 风云渐起(一)

在等到小神医玉无颜的回信之前,与贤王何桓约好的见面却是先到了。

夕阳渐渐隐于天边,当星子升起的那一刻,好像有一名画师大笔一挥,在冷清寂静的街道上抹上一笔暧昧的艳红,刹时便挥就了一条鲜活的烟花柳巷。

入夜后的烟花巷不同于白日的冷清,灯笼招展,花旗摇曳,宝马香车停了一路,丝竹声声,衣香鬓影,语笑喧阗,与一河之隔的无相寺的肃穆庄严形成鲜明对比,若有无辜路人不小心走错了路,怕是会以为自己误入了另一个世界。

何桓搂着叶珈儿的腰肢趔趄地撞入屋中,他满身酒气,醉眼熏然,一副急色的模样看得跟他一同前来的几名公子哥暗自发笑。

叶珈儿一边咯咯笑着,一边掩好门,耳边听着那几名公子哥渐渐离开了,何桓才松开放在她腰间的手,整了整衣袖,只见他眼中一片清明,哪里有半分醉意。

“得罪了,”何桓习惯使然地嘴角噙笑,眼里却隐含戒备,“你家主子呢?”

“公子早就来了,正在里面等着殿下呢。”叶珈儿也收起轻浮的表情,她知道今日顾公子所要商谈之事重要之极,故而举止也庄重了几分,又不失大方利落。都说上行下效,有时候从仆从的一些言行上可以看出为主之人的习性,她不能坏了顾公子的大事,要先给何桓留个好印象。

受叶珈儿态度的影响,何桓神色里果然多出些许慎重来,他从含笑低头的叶珈儿身边走过,一伸手,挑开了隔间的珠帘。

帘后悠然坐着一名看不出年岁的公子。

为什么说他看不出年岁呢?因为单从外表来看,这人十分年轻,五官说不上多好看,凑在一起却只让人觉得分外舒服。但他浑身却又透出本不该出现在这个年纪的沧桑的气质,那是饱经世事后才能拥有的透彻洞达,仿佛繁华皆过,不留于心,又似万物皆已在握,自信从容,他坐在那里,如同一名入定的老翁一样,淡然闲静,将满室的喧嚣浮华都远去了。

好像这具年轻的躯壳里被塞入了一个行将朽木的灵魂,若非是个返老还童的神人,便是个久经磨难的俗人。

只一眼何桓便在心里下了定论。

听到声音,顾淮生微微掀起眼皮看了过去,故人重逢,物是人非,当看到来人时,便是他已经久经修炼,眼底还是有一刹那思绪翻涌,不过只在瞬间便被他压了下去,并未被何桓发现。

他离开时何桓还是那个只齐他腰,会抱着他舍不得放手的孩子,干净得像一张白纸,可经年再见,面前的这个年轻公子戴在脸上的面具,连他也看不太透了。

他就用他那双幽深莫测到仿佛可以堪破人心的眼睛盯着何桓,盯到何桓都有些背后发毛,想要落荒而逃了,才悠然一引:“殿下请坐。”

何桓当然没注意他眼里那一瞬的异样,说实话,刚刚被顾淮生那样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恍惚竟有种小时候做错坏事被二皇兄抓包的错觉,一时思维凝滞,直到顾淮生出声才回过神来。

步步小心地走到现在,也不知多久没有那样发过呆了,这让他不由隐隐生出一丝恼意,却没露出分毫,在顾淮生对面的空椅上落座。

“鄙姓顾,名淮生,无字,”不等何桓说话,顾淮生便率先开了口。一边说着,还一边提起桌上的茶壶给二人各斟了一杯茶,熟悉的茶香浮动,何桓眉梢微挑,唇畔的笑意加深,眼底的防备之色却更浓了。

茶是他最钟情的方山露芽,产于岭南,闽地每年上贡也不过寥寥,十分难得。

有这个做开头,何桓很轻易便注意到了其他东西:桌子上摆着他最喜欢的点心,屋内熏香也是他最常用的绿澹青,家具是他最喜爱的紫楠木……就是屏风上绣着的都是他最钟爱的兰花。

要知道他身为皇子,能平安无事地活到现在,不知躲过了多少明枪暗箭,为了防止有人着意加害,很多喜好他平日都是不表于外的,可如今却被这个不知名的人挖了个彻彻底底,这让他如何不心惊?!

只是能活到现在,到底不是易与之辈,方才的那一番打量也不过花了几息,何桓并未露出丝毫异样,转眼便将注意重新集中在了对面之人身上,对面那人倒完茶之后自己一直没碰茶盏,何桓便也不敢碰,只笑道:“听说阁下有本王的二皇兄的消息,本王才应邀前来,阁下不妨有话直说,如今天气闷热,也好让本王守在外面的侍卫们回去歇一歇。”

他说出此话,一来是想在气势上扳回一城,二来便是想警告顾淮生,若是他们动手,他带来的侍卫们随时会听令破门而入。

顾淮生自然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也不生气,反而十分爽快地开了口:“殿下可认识此物?”

说着,他将半枚白玉轻轻扣在桌上,正是他留在手里的那半枚留有内务府造字样的玉佩,何桓一看到玉佩,登时面色大变,也顾不上失态不失态了,仪态尽失地从他手里将玉佩抢了过去,捏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

最后终于确认了玉佩的真假,他唇角的笑意早就消失殆尽,冷冷地盯向顾淮生:“这玉佩阁下是哪里来的?另一半又去了哪里?”

顾淮生将他神情尽收眼底,道:“此玉佩是怀瑜赠我的。”

何桓眉头微皱,听顾淮生熟稔的称呼,似是二哥故人,但……

“空口白牙,只凭一件死物,本王如何信你?”

顾淮生看着他,目光幽深,似是藏着无数难言的情绪,又似只是单纯的怜悯惋惜。末了轻轻一叹:“怀瑜果然猜得没错,他在弥留之际和我说,他的小七幼年丧母,不得父兄欢心,若他走后,怕是要过早地体会到冷暖炎凉,若能得上天保佑,侥幸平安长大,也不再会轻信别人,所以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为了能让我取信于你。”

他的话让何桓心头大恸,喉头微微泛堵,许久后才挤出两个字:“信呢?”

顾淮生从怀里小心取出一封封好的信,何桓急切地从他手里接过,信封泛黄,似是有了年头,封口却完好无损,翻过去,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小七亲启”四个字,温润隽秀,锋芒暗藏,就像从前的二哥一样……

只不过看到这四个字,他眼眶便已红了大半,幸好想着此处有外人在场,才将翻滚的情绪勉强按下。他抢过信件时是迅速急切的,可等拆信封时,动作却慢了下来,就像近乡情怯的游子一样,手指微微发抖,怎么也打不开。

顾淮生安静又耐心地看着他、等着他,在他没有注意到的此刻,眼里流露出些许愧疚和悲悯。

最初的哀恸过后,何桓渐渐冷静了下来,也不急着拆信封了,而是将其珍而重之地收到袖子里藏好,整理了一下表情,再抬头时除了眼眶还微微红着,已经看不出方才的失态了。

“我二哥……二皇兄他,让你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你又为何直到现在才来找我?”

“因为从前时机不对。”磨难使人成长,他早就看好了何桓,可惜从前的何桓还没有蜕变磨砺出来,他只能一等再等,狠下心冷眼看着何桓一个人从遍地阴谋阳谋里杀出一条生路来,看着那个曾经在他羽翼下活泼单纯的孩子撞得遍体鳞伤之后,终于成长为了一名可以保护好自己的亲王。

顾淮生眼底的神情冷酷又克制,说出的话却残忍又疯狂:“我来找你,是为了辅佐你——”剩下的话被他吞了下去,但他说这句话时饶有深意地看了眼东边,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何桓沉默许久,才涩然问道:“这也是……二皇兄的意思?”

顾淮生深深地看着他,颔首道:“是。”

夜色渐深,晋雪年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走到院中树下,看了眼仍旧没有点灯的主屋。今夜无风,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燥热,惹得人心无端烦躁。

晋雪年呆呆地站了一会,想起前一天顾淮生问他要不要继续习武的事,心里一动,等他回过神来时手里已经捏着一根折下来的树枝了。

他动作生涩地举起树枝,回想着小时候父亲教的枪法,慢慢地舞了起来。

“……我晋家枪法贵于精悍简洁,不需要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你这个‘挞’的动作幅度应该再小一点,你看,这样就能花更少的力气了……”

小时候的枪法都是父亲亲自教习的,所有兄妹里尤属大哥跟着父亲的时间最长,枪法也最好,自己刚刚够到摸到枪的年纪时,大哥已经有所小成,可以独当一面了。

父亲为大哥而感到骄傲,目光一直都留在大哥身上,分到其他兄妹身上就很少了,更别提刚刚入门的自己。父亲很少夸人,就算是为数不多的夸奖也全都是大哥的,轮到自己时只有批评和诘责。

那时候年纪小,只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于是更加努力地练习,殊不知反而因此伤了筋骨,进步缓慢起来。但是他那时候并不知道,也不敢和其他人说,反而以为是其他人说的那样,他在武学一道并没有天赋,伤心失落之余只能更加拼命。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你越是想做成什么事,就越是做不成这件事。

有一次夜里,他又练到手脚酸痛,一个起跳没掌控好力道,落地时崴到了脚,钻心的疼痛加在之前累积的疼痛之上,再加上那段日子里心里积下太多失落沉重,年纪尚小的他一个没忍住就抱着脚踝哭了起来。

本以为大半夜不会有人来,小小年纪的他越哭越投入,越哭越伤心,冷不防听到有人问了句“怎么了”,才意识到有人来了。

他抹了抹眼睛,发现来人竟然是应大哥之邀在府上留宿的二皇子,吓了好大一跳,还有些难为情,磕磕巴巴地喊了声:“殿,殿下……”

殿下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高高在上,反而比他见过的所有人都要温柔可亲,就这么冲他笑了笑,在他身边蹲下,一手覆在他扭伤的脚踝上,语气温和随意:“屋内蚊虫多,我睡不着就出来走走。”

他瞪大眼睛:“是不是下人忘了熏走蚊虫了……”

殿下眨眨眼,把食指放在唇边上,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不过是件小事,我们还是不要和别人说了,明天你去找那名粗心的丫鬟悄悄提醒她一下好不好?”

二皇子身份尊贵,虽然是件小事,但若被人知道了少不得要重罚一回。那时候晋雪年还不太懂,很是认真地道:“可是做了错事就该受罚,这样下回才不敢再犯。”

殿下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好孩子,你说得不错,犯了错确实要受到惩罚。但是下人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若是犯错,总要给人改正的机会才行,丫鬟犯的是小错,若是因此受了重罪,那才是不公平,”顿了顿,殿下又笑道,“这样,明天你去罚她多打扫一个月的院子可好?”

一次忘了熏蚊虫换一个月打扫院子,也算公平,他算了算,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于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二皇子忍不住掐了掐他的脸蛋,笑道:“好了,站起来走走。”

他这才发现自己刚刚崴了的脚踝已经不痛了,站起来走了两步,眼睛一亮,忍不住抬起头看向也跟着站了起来的殿下,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殿下大概觉得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很有趣,又笑出了声,解释道:“我跟着太医学过一点正骨的手法,这还是第一次用,幸好没出错。”

他小声道谢,殿下轻笑着摇摇头,犹豫片刻,又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温和地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若不擅长武艺,无需在此一途多做纠结,不论从文从武,都可以成为国之栋梁。”

顿了顿,殿下又低声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以后不要再轻易哭了。这是软弱的表现,只能一个人收在心里,不能让别人看到。”

头顶上的手仿佛带着魔力一般,心里积压多时的沉重委屈奇迹般的消失无踪。他抬起头,看向已经是少年人模样的二皇子殿下。

那晚有没有月亮他已经不记得了,但他记得少年负手而立,温润清俊的脸颊在夜色里仿佛微微发着光,像明月一样。

后来很多年,他深陷泥淖,一片混沌黑暗里,唯有这轮明月的光指引着他坚持的方向。

月亮不知何时升了起来,星光一下子黯淡了下去,皎洁的月光像最无私悲悯的母亲一样,温柔地照进每一块角落。不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简陋破败的茅屋,不论是高高在上的贵人,还是低贱肮脏的贱民,她一视同仁,给予最平等的对待。

晋雪年举着树枝做出最后收势的动作,胸口起伏,轻轻喘着气。

“你记忆不错,许多动作都没有问题,只是空有其形,却……”

身后忽然传来男人低沉的嗓音,晋雪年心里一跳,下意识回过头,就看到顾淮生正负手站在院外,身上披着一层月色,好像披了一层霜一样,也不知在那站了多久了。

顾淮生本想就他方才使出的枪法指点一番,然而在他转过身之后话头却顿住了,停了片刻后才微微皱起眉:“你哭了?”

晋雪年一惊,下意识摸了下脸颊,却摸了一手潮湿,他有着茫然地看着掌心,也不知自己何时哭的,又是为何哭的。

十几年的绝望里他都咬着牙忍过来了,一滴眼泪也没掉过,现在脱离了那样的环境,不过想了点往事就哭了,真稀奇。

“可能是被沙子迷了眼睛。”晋雪年用袖子在脸上胡乱抹了抹,方才注意到顾淮生在这儿时他就闻到了熟悉的酒气香粉的味道,不知为何一下子有些意兴阑珊起来,随口便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顾淮生拧着眉,他注意到了晋雪年的情绪变化,但饶是他久经磨砺,早已练出一双火眼金睛,此刻也一时难以想明白原因。他想了想,只道是晋雪年因为身手不如以往而感到沮丧,于是出口安慰道:“别担心,等你的蛊解了,我就送你去神医谷好好调养,你的身子一定能恢复的。”

“多谢公子,”晋雪年脸上看不出什么神情,“我一定会抓紧练武,以报公子救命之恩。”

他这副漠然平静的模样正是顾淮生所熟悉的自我封闭的模样,经过前几日相处,顾淮生能感觉出来他的心墙上头的锁已经快被自己撬动了,如今怎么一言不发又紧闭起来了?

说到底,如今的晋雪年还是太过敏感,难道是自己无意中做出什么举动伤到了他?顾淮生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继续刺激他,只能道:“你先好好将养,若是需要你,我自然不会同你客气,”顿了顿,他放轻声音道,“毕竟我是要为你们晋家洗雪冤屈,你是一定要在的。”

晋雪年抿了抿唇,大抵是在黑夜的掩护里人总是更愿意放纵自我,他眼底涌现出很多复杂的情绪,便是顾淮生抓到了,却也难以解读,很快的,这些情绪就被晋雪年收了回去,他垂下头,再一次低声道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