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悠悠宫事长>第49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3

  他们自有后面的闲话,只是我已不便再听,便悄悄行礼退了出去阖了门,与宫娥们打点晚上昏礼的事宜。直至晚膳前时分,娘子终回了嘉元重新梳妆更衣。此次昏礼翟服以黑红两色为主,娘子头上的九支凤钗更代表着长长久久之意,好事成双,除却九支凤钗为单外,其余的所有钗环均按双数奉上。待娘子抿过红纸,方自嘲一句“我瞧着镜中模样,是比从前差些了,年华易逝啊。”

  这话殿中唯有我敢接上罢了,我上前替她理好钗环“您与昔日一样,并无分别。今日是您的好日子,咱们还是早些去长秋宫罢。”

  娘子闻言,笑着起身,阖殿宫人皆随我一同下拜道“皇后殿下万福千秋。”而她如常免礼,扶着我缓行出殿,却在上辇前望着嘉元殿的宫名,久久不动,过了不知多久,她骤然落泪后匆匆上了辇,我不知所以,只将绢帕递给她说“殿下这是怎么了?”她的声音还带着一点不平稳“我自入宫后,便一直住在嘉元,这里承载着我与官家之间所有的过去,但按规矩我却必须住在长秋宫,今后动辄,也不会再回嘉元来了。”

  我明白她话里的意思,笑说“嘉元殿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今后您若想,咱们还是可以时常回来的,再者,您还可以请旨,只改嘉元殿名为长秋宫,其余的都不更换,咱们还是如常可以住在这里的。”她平缓了一会,恢复了往常的温和口气“当初官家说,嘉乃美好之意,而元字代表初始之意,当年我是他迎入府中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为他生下孩子的,他希望我一如既往的美好,就像从前一样。”

  我感慨今上的用情至深,回话道“是,只是长秋的意思也很好,长秋代表万世长久之意,岂不也代表您与官家一直恩爱长久吗?”她笑说“你向来是最会说话的,我这几日常常在想,要为你选一个怎样的夫婿,才能配上这样好的静徽?”我颔首说“这您倒不必替奴婢挂心,奴婢本也不是急于嫁人的人,入宫不过是阴差阳错,奴婢在此之前,曾想修习医术,今后行走江湖的。”

  说话间已至长秋宫行昏礼,我与娘子均面色肃然,我拿起宫娥奉上的纨扇递与她,她接过轻举遮面,我小心扶她上阶,待宫人高喊“皇后殿下到。”内有众人唱词行拜礼,太后与官家与宗亲们有坐有站。行至阶前,官家便已下阶扶她,有司仪官高喊“行拜礼。一拜天地共欢。”娘子与今上皆合手交叠,深深躬身。“二拜高堂”两人复向座上的太后深拜,“三拜伉俪同心”娘子由还遮面,今上的眼神却看的明晰,我不知当年今上迎娶娘子时是何眼神,但如今的眼神着实可言满含深情。接着便听司仪官喊“交拜礼成,新妇却扇。”娘子缓缓露出面庞,今上自她手里接过纨扇,交给宫娥。

  司仪官上前“恭请官家皇后上阶续礼。”今上向娘子伸出手,后挽娘子手登上阶去,两人又经一系列礼仪后,才至合卺酒这最后一步。娘子以长袖遮面,将酒全然饮下。后娘子入长秋宫内室,只余今上在外与众臣饮酒。幸好他们皆知今上的心思不在外头,帝后大婚,也不好再多耽搁,更何况今上对娘子的深情,他们都是清楚的。于是没至子时官家便已至内殿。我与众宫娥换了红色衣裳,待他入内齐齐恭贺道“恭贺官家殿下新婚大喜。”今上喜色全显,笑说“静徽,你倒是会变着法的讨赏。”我起身后才又答“让您笑话了,殿下已赏过咱们了,奴婢等这就告退。”我领着宫娥退去,阖上房门。我终于看见娘子和官家走到了今日,他们也终于肯敞开心扉的过日子了。

  忻颖视角

  我看着他走过来,神色如往常温和,今日所饮是新制的梅酒,味道很好。他走至我身侧,将我揽入怀中,我靠着他听着他的心跳。他莞尔道“这些年我一直欠你一个昏礼,今日总算是补上了。”

  我笑说“哪里话呢?当年妾入东宫,虽非正室太子妃,但您也花了不少心思,给了妾一个难忘的昏礼,如今想起来依旧清晰。但那日妾从未想过,您可以对妾这样好,让妾这一世都不想离开您。”

  他展颜笑说“当年你初见我时有何感觉?你还记得吗?”

  我仔细想了想“妾记着那时,闵大人已为妾定下了婚事,还有一个月妾便要嫁到张家去,可妾知晓张家的公子玩世不恭,又于外头有了好几个外室,名声很不好,且他家中当时已有了六七个妾室,所以那些日子一直是担惊受怕,伤心难受的。后来小娘们却非要我同几个妹妹一同去东宫参宴,我素来知道她们不肯放过我,本不想去,可无奈后来她们求到了闵大人那里,闵大人自然允了,说我毕竟是闵家的嫡长女,有些规矩和场面,总是要走的。”

  “后来,妾便去了东宫,因燕仪和几个妹妹,阴差阳错的遇见了您,毕竟那时您是东宫太子殿下,而妾不过只是一个小官家里的女儿,自知并不匹配,且擅闯了您的地方,当时只怕会被拉出去杖责,这样回了闵府,妾必没了性命,不仅如此,母亲也会受妾连累,自此更不好在府中生存了,所以当时,妾连抬头瞧您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不是您后来免了妾的礼,又说不过小事,不会与妾计较的话,妾真的无颜回闵府了。”

  他说“我那竹林,早有许多人入内了,不知为着什么心思,但见了我从没有害怕的,都是上赶子同我说话打探的。却不知那日你进来,连半句话都不肯多说,惧怕的样子,像是我会吃了你一般。后来问你是哪家的,你也不肯说,不过我倒留了个心思,知道你们都是母亲要为我择选的东宫女眷,你不肯告诉我,自有人想告诉我。”

  我纳罕,继续问“可您后来知道妾是闵家长女,太后娘娘便答允了让妾入东宫了?”

  他说“当然不是。母亲彼时说闵家家门普通,不如她为我挑选的盛家,曹家,那时都是有名的世家望族,教养出的女儿也必定聪慧懂事,贤惠温柔,但我知晓母亲的性子,她最受不住我日日软磨硬泡,最后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让我率先迎你入府为良娣,后有曹氏为良娣,徐氏为良媛,唯有盛氏的位分给的低些,只是一个宝林,只在她生女后抬为了良媛,母亲为这事还气恼了很久。我那时只是觉得,闵家的女儿同别的都不一样,她那么诚恳,那么温柔,又带些旁人没有的小意,她便是我今世想要共度余生的良人。”

  他接着说了下去“你不知道,父亲爱重母亲,虽有其余的娘子,但对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温柔和在乎满宫皆知,虽然母亲诞下我以后伤了身子,不能再生养,但父亲依旧不迎更多的嫔御,甚至最后,连见都不见那些娘子一眼。我曾经觉得很可笑,堂堂天下之主,九五之尊,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一个女人身上,但后来我遇见了你,我觉得这都是值得的。因为只要有挚爱之人,无论如何为她自苦,都会甘之如饴。”

  我闻言笑说“那日您问我可是真心真意嫁给您的,我未回答。而如今,我可以回答您了。”他有些诧异,却笑说“好啊,我洗耳恭听。”

  我莞尔抬首,与他对视着,句句坚定的开口道“妾有尾声之心,亦有文君之愿,人生短短一世如白驹过隙,妾不求其它,只求能相伴夫君身侧,岁岁年年长相依,共守春秋冬夏,蹉跎岁月静好,闲看庭前花落。”

  他听后似有震惊之色,过了好一会才说“我不想你如尾声抱柱那样抱憾而死,更不会让你写下白头吟,诀别书伤心至此,我望你一世常乐欢悦,我望能护你一生安宁。”

  我迎着他的目光,用尽了毕生的温柔说“您是这世上对妾最好的人,有人曾问过妾,更相信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妾那时觉得一见钟情不可信,仅一瞬的心动,怎足维持一生一世的相守?但现在妾相信了,因为您对妾是一见钟情,妾对您是日久生情,无论是哪一种,妾都希望这份情意能同你我一起,安稳的走过这一世。”

  他终于将我搂入怀中,须臾如常日笑说“好。我答应你,一辈子,绝不反悔。”

  一辈子很长,是由三万多个日夜成就的,一辈子也很短,短到如同蜉蝣一般,朝生暮死,几乎来不及做所有想要做的事。但我向来坚定的认为,一辈子是很短的,短到只能爱上一个人。或许一见钟情然后认定他便是携手一生的人,春秋冬夏长相随。或许日久生情的爱上,忘记所有的过去,就像我忘记了算作青梅竹马的高氏一样,少年里嫁娶终究一句戏言不能当真,但我希望高家的哥哥能够娶到一个他真正欢喜的新妇,然后对她说那些,曾经与我也说过的,让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动心脸红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