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雪满长空>第149章 番外一大婚及超甜日常(六)

  大监离开之后,温印这处还是被喜娘们簇拥着,继续试妆。

  方才也好看,但新娘妆总要多试几种,然后挑最合适的,所以今日一整日近乎都要用来试妆。

  喜娘们围在温印周围,说话时都轻声细语,但言辞神色间都带了喜庆。

  大婚时,喜娘都会挑选有福之人。不仅是样貌上要有福气,圆润温和,而且要父母,夫君和子女皆全,这样才能让新娘子沾染喜娘的喜气。

  温印也确实感受到了喜庆,今日,整个屋中都是笑声。

  “娘娘您看呢?”等新的妆容画完,为首的喜娘问起。

  大婚当日的妆容除去喜娘们要看,新娘子也要拿主意。温印看向铜镜里,确实同早前的大有不同,又是另一种韵致。

  “都可以。”温印自己也选不出来。

  “那我们再试试,说不定有更合适的?”

  温印莞尔。

  喜娘们也纷纷继续,全然不觉得试妆是枯燥的事,反而因为能看到新娘子不容妆容的盛颜而欢喜;于温印而言,今日也同样轻松,除去试妆,不用再做旁的事。

  稍许,清维入了屋中,“老夫人来了。”

  听到老夫人来了,周遭簇拥的喜娘纷纷让开,就剩了在温印跟前做妆容修饰的两个喜娘。

  “老夫人。”喜娘们纷纷问好。

  温印虽然没转头,却也开口,“祖母。”

  刘妈搀扶着老夫人,一侧跟着黎妈,清维几人在一侧置了椅子,老夫人一面落座,一面笑着说道,“你们继续,我来看看。”

  “是,老夫人。”喜娘们应声。

  凳子在不远处,亦不近,不会打扰到喜娘们工作。

  “娘娘,这样的妆容雍容端庄,立后大典的时候用,娘娘觉得呢?”喜娘问起。

  温印看了看铜镜中的模样,温声应好。

  “都歇一歇吧。”为首的喜娘吩咐一声,喜娘们都散开,留时间给温印与老夫人说话。

  一侧,刘妈会意,“老夫人赏的吃酒钱。”

  喜娘们纷纷道谢。

  这处,就剩了温印同老夫人两人。

  “祖母。”温印正要起来,老夫人唤道,“别了。”

  温印重新坐了回去,老夫人上前,温印仰首看她,老夫人也仔仔细细打量了身前的人一番,而后温和道,“祖母舍不得,让祖母多看看。”

  温印轻嗯一声,听话仰首看着祖母,也看到祖母眼中的氤氲。

  “我们阿茵最好看。”老夫人伸手摸了摸眼角。

  温印刚要出声,又听她道,“上次都没好好梳洗打扮,这次好,什么都齐全了,什么都是最好的,祖母心里也没遗憾了。”

  温印早前想说的话又噎回了喉间,祖母是想同她说说话,她听着就好,无需宽慰,也无需说旁的,眼下这样就好。

  温印轻嗯一声。

  老夫人伸手轻轻抚上她的脸,声音里带着轻颤,“我们囡囡长大了,要出嫁了。”

  早前温印还好好的,听到这句的时候,眼中眼泪包起,“我会常回来看祖母。”

  老夫人轻叹,“你日后是中宫,哪有到处走的道理。”

  温印也才明白过来,父亲并没有告诉祖母娄长空的事,温印眼中噙着碎莹,轻声道,“那祖母常来看我。”

  老夫人笑了笑,还是温和叮嘱道,“陛下待你好,祖母就放心了。天子年纪虽小,却能沉得住气,又同你年少夫妻,一路扶持走来的,经过了早前波折,会心疼照顾你,也会为你遮风挡雨。但即便如此,日后在宫中也切忌恃宠生娇,人心是会变的,夫妻之间也要经营,也要留余地……”

  温印知晓祖母是真为她好。祖母与外祖母不同,祖母是世家出生,讲究端庄大方,精通后宅之事,知晓如何在后宅中步步为营,也会告诫她,不让她走弯路。

  但祖母不知道她是娄长空。

  “老太太来吗?”老夫人又问起。

  “来不了了,李裕将婚事定得急,外祖母有事外出,暂时回不了。”温印没同祖母说起,长风这边的局势安定了,外祖母也放心了,便启程去苍月见赵暖和柏靳去了。

  应当,一时半刻也回不来……

  老夫人颔首,“那日后有机会,再请老太太来京中,或是再去定州一趟,好好陪陪老太太这处。只是做了东宫,前朝后宫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未必能像早前一样自由,但我见陛下孝顺,同陛下提,陛下想来是会恩允的。”

  温印笑了笑,“知晓了祖母。”

  老夫人又伸手绾过她耳发,“我也放心了……”

  听到这句,温印再忍不住,伸手抱紧她,什么话都没说。

  稍许,喜娘们折回,今日还要继续试妆,方才也歇了好些时候。眼下,为首的喜娘上前,“娘娘,老夫人,继续吧。”

  老夫人颔首,温印也伸手擦了擦眼角。

  很快,屋里又继续充满了笑声,也有赞美声,“娘娘怎么画什么妆都好看~”

  “太美了!”

  老夫人欣慰看着温印这处,远远笑起来。

  ***

  很快,日头就到了三月初八。翌日就是大婚与立后大典。

  温印早前总觉得没那么在意,或者说,总觉得国中荡初定,李裕要忙着朝中和军中之事,这些都是正事,会占用他绝大多数时间。

  相比起这些来,他们二人的大婚反倒更像水到渠成的事。

  所以她一直没那么激或兴奋……

  可真正临到这个时候,温印才突然开始觉得,说不在意,不激的是自己,但眼下睡不着,紧张的也是自己。

  尤其是明日大婚,一整日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寅时就要起,但眼下都快过亥时了,她还是睡不着,心中激,兴奋,什么都参杂在一处,睁眼,闭眼,也就过去须臾。

  她不知道李裕会不会也这样。

  成明殿中,李裕也在龙塌上辗转反侧,明知明日要早起,但丝毫都没睡意在。

  明日,他同温印就要成亲了……

  三年了都过了,最后这尤其难熬的一个月也过了,反倒今晚又沉不住气了。

  两人都各自在床榻上睡不着,也都在想着对方。

  想起两人早前成亲,想起后来一道经历的波折,熬过了就是否极泰来,便也不是那么不堪回首,却也反而

  对日后有了更多期待在。

  两人都从床榻上撑手坐起,确信自己睡不着了。

  李裕下了龙塌,披了衣裳起身。

  睡不着所幸就再晚些,也就这一晚,这一晚过后,温印就一直在了。

  这么想,也突然觉得今晚不是那么难熬……

  李裕在案几前翻着折子。

  大监听到静入内,见到李裕在前几前翻折子,整个人都惊呆了,“哎哟,我的陛下,您这是做什么?”

  李裕不以为然,“睡不着,看折子呀!”

  大监轻嘶一声,古怪看他,“您肯定是唯一一个大婚前晚看折子的天子。”

  李裕笑,“那我留名青史了,记得让史官记下来,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监奈何,“陛下当真有心了。”

  李裕看着大监笑了笑,又叹道,“可惜父皇没回来。”

  大监应道,“天家说了,京中之事都留给陛下,天家不回来了,等陛下有时间就带娘娘去见他。”

  “知道了。”李裕果真在认真看折子了。

  大监轻叹,“陛下,您还真看啊?”

  李裕笑,“看看就睡,要不也睡不着……大监,要不,你陪朕说会儿话?”

  大监赶紧摇头,“陛下您还是看折子吧。”

  李裕忍俊。

  大监温声道,“大婚前,陛下您还是独处得好,老奴在殿外候着,陛下有事唤老奴。”

  李裕笑开。

  ***

  永安侯府,温印披了外袍在苑中。

  三月暖春,夜里还有丝丝凉意,温印披了外袍想在苑中的暖亭小坐些许,却看到永安侯身影在。

  “爹?”温印意外。

  永安侯似是也没想到她没睡,见她上前,在他身侧落座,永安侯轻声道,“睡不着?”

  温印点头了头,如实道,“嗯,有些……”

  永安侯低眉笑了笑,“明日大婚,是紧张吗?”

  温印再次点头,也问起,“爹,你怎么在?”

  永安侯应道,“爹来看看你。”

  永安侯看着她,温声道,“上次成亲,爹没能送你,这次在,算是,没有遗憾了。”

  温印莞尔。

  她早前一直想,李裕闹着要重新大婚,就是一厢情愿,闹腾,但眼下才知晓,其实重新大婚,不只是对李裕,对她,对祖母,对爹都有不一样的意义。

  永安侯看着她,轻声道,“和你娘越来越像了。”

  温印佯装诧异,“奇怪,祖母今日还说我同爹像。”

  永安侯笑道,“都像。”

  温印没忍住,打趣道,“哦,你们长得像龙凤胎啊~”

  “越来越没规矩了。”但永安侯怎么会生气?

  “爹。”温印唤他。

  永安侯轻声道,“爹高兴。”

  温印揶揄,“不都说爹舍不得自己的小棉袄吗?哪有嫁女儿高兴的?”

  温印凑近,“要不,我们反悔,不嫁了?”

  “那是欺君。”永安侯一言蔽之。

  温印:“……”

  永安侯低头,从袖袋里取出一枚锦盒递给她,“拿着。”

  温印狐疑接过,“什么?”

  “你娘的东西。”永安侯说完,温印打开锦盒,只见锦盒里是一枚金镶玉的簪子。

  温印指尖微滞,她认得,这枚金翅蝴蝶翡翠玉簪,是娘的遗物,也是爹心中最贵重的东西。

  温印看了看,重新盖上锦盒,又还到父亲手中,“留爹这里吧。”

  永安侯看她,“你娘的遗物,爹是替你收着的。”

  温印看他,“最想娘亲的人是你,你收着。都给我了,你想娘亲的时候怎么办?”

  永安侯微顿。

  温印继续道,“收好收好,就这些家底儿了。”

  永安侯笑了笑,从善如流,没有再同她争,只是忽然道,“要是你娘还在多好,就能看到你出嫁了。”

  “哪,她看到的。”温印一手托腮,一手指了指夜空中的星辰。

  父女二人再次会心笑起来,许久都没说话,也不会尴尬,就像小时候一样,有爹在,她就不紧张了。

  许久后,永安侯才温声道,“阿茵,爹希望你平安顺遂。”

  温印点头,“会的,否极泰来,家国平安。”

  永安侯看她,“阿茵,之前让你受委屈了。”

  温印认真道,“没有,我是爹的女儿,不委屈,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也遇到喜欢的人,一点都不委屈。”

  永安侯温和道,“越来越像你娘了。”

  “我是我娘的女儿嘛,当然要像她。”温印托腮,忽然间,又轻声道,“哥哥要是还在就好了。”

  永安侯垂眸,敛了眸间悲伤,“他做了他觉得应当做的事,爹尊重他,但爹希望,你能一直平平安安,百年好合。”

  “嗯。”温印颔首。

  “去睡吧,时候不早了,明日还要早起。”永安侯叮嘱。

  “好。”温印也有些打呵欠了。

  其实温印清楚,她总是要去睡,爹也才会回去。

  等回屋中,温印没有直接去床榻,而是在窗边,果真见爹还在暖亭中坐着,没有弹,应当是在想娘亲。

  温印远远看着他,忽然想,爹才是最舍不得她的那个。

  ……

  永安侯确实没弹,一直看着手中那枚金翅蝴蝶翡翠玉簪,想起早前时候,温印娘亲还在的时候,他同她道,“希望这次生个女儿,女儿好,女儿像你……”

  她托腮叹道,“那你天天对着两张一样的脸,你不嫌烦啊?”

  他轻嘶一声,“你这个角度很清奇。”

  她凑近,“喂,温宁缺,我希望女儿像你!”

  他如法炮制,“那你天天对着两张一样的脸,你不嫌烦啊?”

  她眨眼,“不啊,你这么好看,我女儿肯定更好看。”

  他轻叹,“那也是。”

  她啧啧两声,“温宁缺,要矜持。”

  “夫人面前不用矜持。”他伸手摸了摸她腹间,“孩子都快出生了,说好你取名字的,取好了吗?”

  她颔首,“取好了,温印。”

  “温印?”他看她。

  她一手撑着腰,一手轻轻抚上腹间,转身看他,“希望所有美好的记忆,都会像印记一样,刻在心底。是不是,小温印~”

  她低头笑着。

  他也笑道,“温印,我喜欢这个名字。”

  ——所有美好的记忆,都会像印记一样,刻在心底。

  他垂眸,喉间哽咽。

  ***

  温印也不知道昨晚什么时候睡着的,等醒来的时候,是迷迷糊糊听到陌生的声音唤她,“娘娘,该起了。”

  平日里在家中,大都是黎妈和清维,宝燕几个轮流唤她,这次不是。

  忽然换了声音,温印没听出来,便翻了翻身,又睡了过去。

  昨晚实在睡得太晚,晨间起不来。

  但忽然间,又似想起什么一般,骤然睁眼,险些忘了,今日大婚,寅时三刻就要醒。

  温印脑海中还有些晕晕乎乎的,但终于撑手坐起,也撩起锦帐,朝帘栊外应道,“起了。”

  今日大婚,从今日晨间起,她身边的所有事情都会悉数交由喜娘们来照料,黎妈和清维几人都不会搭手。

  但温印没想到的是,她刚应完声,屋外的喜娘们便鱼贯而入。

  温印顿住。

  这,这么多喜娘……

  早前似是每次来,都只有几人,但这次恍惚一看至少有十余二十个喜娘在。

  喜娘们可不管温印有没有恍惚,一人说道,“娘娘,我们得快些了,今日时间紧,可不能误了吉时。”

  另一人道,“娘娘,要先沐浴洗漱。”

  “娘娘这边。”

  “东西都拿进来吧。”

  “掌灯。”

  ……

  温印觉得整个屋中都似紧张起来了,她也跟着紧张起来。

  今日是大喜的日子,沐浴也要由喜娘帮忙,温印一时有些不习惯,但喜娘们的事情很多,有沐浴的,有备衣裳的,有准备梳妆的,还有准备吃食的,等等等等。

  很快,喜娘们就完成沐浴,擦头,开脸,更衣。

  温印觉得自己像一只提线木偶,在紧张有序的环节中,听话,不出错就好。

  ***

  宫中这处,李裕起来得也不比温印晚多少。

  甚至大监来唤的时候,李裕就已经起身了。

  也是循着沐浴,更衣,而后要去祖先庙祭祀,等祈福后,下旨让迎亲使接温印入宫,先在金殿中举行立后大典,宝玺授册,最后才是回凤鸣殿行大婚。

  今日一整日,宫中这处也都是紧张的,一丝错都不能出。

  大婚时才换喜袍,眼下去祖先庙祭祀和稍后的立后大典,都要穿龙袍中最隆重的日月星辰十二图案九条金龙龙袍,头戴十二玉藻旒冕。

  整套龙袍的穿戴极其繁琐,要比平日里多用几倍的时间不止。但真正加身,天子的威严与气度顿现,让人臣服。

  李裕原本就生得挺拔,身姿颀长,衬得起这身明黄色的龙袍,十二冕旒之下,精致的五官与轮廓尽藏,全然都是帝王的庄严。

  等衣裳换好,又等了些许时候,差不多便到了时辰,天子要从成明殿步行去祖先庙祭祀。

  其实昨日就已经拜祭过天地,今日是祭祖。

  今日大婚,宫中处处都是喜庆红绸高挂,处处张灯结彩,但凡脚下途径之处都铺上了红毯。

  吉时到,鸣鞭,敲钟,奏乐,李裕循着乐声入内祭祀叩拜,告知先祖大婚。

  从这一步开始,文武百官都在祖先庙外等候天子。等天子下旨迎亲后,便要跟随天子一道往金殿去。

  果真,等李裕叩拜完,便起身,下旨命江之礼和宋时遇两人为迎亲的正使与副使,即可出发,带皇后仪仗,迎皇后入宫行立后大典。

  江之礼和宋时遇都身着红色的喜庆衣裳,下跪接旨。

  洛铭跃还没见过帝后大婚的盛况呢,就在文武百官的序列中,好奇看着。

  ***

  永安侯府这处,温印也开始穿戴立后大典的礼服。

  很快,迎亲队伍就会来了。

  温印听着喜娘再次重复,“迎亲使到侯府后,侯爷会亲自迎接,等娘娘这处与家中长辈辞别,就会上凤撵回京,届时会有皇后仪仗跟随,也就是三十六名宫女,三十六名内侍官,三十六名喜娘,还有三十六名禁军侍卫。等经由外宫门入宫,再过了中宫门,凤撵会在内宫门处停下,娘娘就要下凤撵,由四名命妇一道跟着到金殿外,等候陛下宣召入内,行立后大典……娘娘,都记得了吗?”

  温印点头。

  这月余都听了无数多次了,就是要磨耳朵,让她记住,她也早就记住了。

  时间过得很快,中衣穿戴好,就有喜娘开始梳妆。

  时间也真的很紧,喜娘里,有两人是专门看时辰的,所以大都会提早很多时间就要确认是否处置妥当了。

  天子大婚,不像寻常人家,天子不会亲自来迎亲,稍后来的是迎亲使,李裕同温印说起过是江之礼和宋时遇。

  温印知晓,李裕让这两人来做他的迎亲使,是有特殊意义。

  没有江之礼和宋时遇,就没有他们二人今日的安稳。

  所以,这是李裕的用心。

  等妆容基本画好,又开始继续穿戴立后大典的皇后礼服,因为妆容基本画好,最后只需要补妆,穿戴礼服的时间就不会这么急。

  这也是凤袍礼服中最隆重,只在祭祀与大典才会穿的礼服。

  锦袍镶着金丝绣线,端庄大气,一身珠光宝气衬出了礼服的奢华雍容,也只有这样明艳的宫妆才能撑得起这等身姿与容颜。

  周围的喜娘都看呆了去……

  等这一出礼服也都穿戴完毕,便有喜娘上前,端了坚果与果脯给她。

  今日的仪式将近一整日,要到五常礼的时候才能用东西,所以先吃些东西垫着。温印胡乱吃了些坚果,果脯,又喝了些水,喜娘们才开始补妆,尤其是唇妆。

  差不多补妆快完成的时候,又有喜娘入内,“迎亲使到了。”

  “快快快!别耽误了。”为首的喜娘催了声。

  补妆这处便加快了。

  温印都能听到由远及近的鞭炮声,还有吹奏喜乐的声音,也往主厅那处去了。

  喜娘也提醒道,“娘娘,要准备了。”

  一侧,另一个喜娘递上却扇。

  等江之礼在正厅中宣旨,永安侯接旨,而后,便由喜娘来了温印屋中,“请娘娘前去正厅辞别长辈。”

  凤冠霞帔是稍后立后大典之后,在凤鸣殿大婚时再换上;温印拿起却扇遮挡在面容前,有喜娘们跟随者,去了正厅。

  永安侯府内不止长辈,家中所有人都在,祖母,父亲,二叔,二婶,大嫂,龙凤胎,还有温荣,温载都在。

  每人都穿着吉服,在大厅中送她。

  真正送别的话,早前都说过了。

  眼下,老夫人叮嘱的是,母仪后宫,彰显美德。

  永安侯叮嘱的是,共结连理,敬重天子。

  温印的母亲过世,家中二婶便替代母亲角色,珠联璧合,福缔良缘。

  这些都是长辈辞别时的叮嘱,旁的人,温印一一福身道别后,喜娘唤了声吉时时,正厅外便又开始鸣鞭与奏乐。

  温印此时不能哭,稍后就是立后大典,温印眼中的水汽都要忍住。

  等从侯府正门离开,便由喜娘搀扶着上了侯府外候着的凤撵。

  等温印在凤撵上安稳落座,江之礼和宋时遇两人也上门,走在队伍前端,而后是迎亲的禁军,再是凤撵和皇后仪仗的三十六名宫女,三十六名内侍官,三十六名喜娘,还有三十六名禁军侍卫。

  京中的百姓都在沿街围观着,欢呼着。

  这是荡之后,京中初逢的喜事。

  沿路都是百姓的祝福声,也都纷纷好奇皇后的模样。

  凤撵四面都是轻纱与黄帐,三月初春,轻纱与黄帐被风吹起,能看到却扇遮挡下的稍许面容,已是惊艳。

  于是这一路伴随着鸣鞭声,喜乐吹奏声,和京中百姓的祝福声,迎亲的队伍入了外宫门,而后是中宫门,最后在内宫门处停下时,已有命妇在等候,陪同温印一道步行前往大殿中行立后大典。

  大殿中,礼部还在宣读立后诏书。

  也刚好是算准的吉时,内侍官入内,在大监耳旁附耳。

  大监请示天子。

  李裕高坐天子殿堂,威严而沉声道,“宣。”

  大监高声,“宣永安侯之女,温印入内。”

  百官瞩目中,温印身着皇后礼服,手持却扇,行天子阶梯入正殿,没至一处平台,便由皇后仪仗中的一队驻足,到正殿外时,最后的三十六个禁军侍卫也在殿外驻足。

  周围安静声中,温印入了殿中。

  却扇遮挡下,温印略微颔首,掩了面容,步履端庄行至大殿前,只留了一双眼睛看向阶梯上的天子。

  温印从未在这个角度看过他,明黄色的龙袍,十二玉藻旒冕垂下,高坐于天子殿堂的龙椅之上,透着说不出的天子威严与气度。又于庄严肃穆的金殿中,百官敬仰。

  隔着旒冕,殿下之人都窥探不清天颜。

  但在礼部请旨宝玺授册时,温印见殿上之人起身,踩着天子赤舄而下,一步步走向她。

  温□□跳倏然漏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