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海寇篇>第23章

  这次轮到静海侯与他联手,不知这海,会不会激荡诡谲一如从前?

  叔爷,当年被你提点“毛孩子后生可畏”的几个人,如今要摆起架势来了。 冯继耳边似乎响起旧年叔爷看戏大声叫好的声音,这就是所谓言犹在耳,时过境迁呢。

  “进来。”

  外头守着的谭三、冯承闻声进来,冯继看看弟弟,又看看谭三,道:“谭三,舰船操练,守卫仍是你的事,另外要协助冯承,紫城一会,路过的诸侯随从船只统统拦住,只带两三随从。”

  “此事早有知会,应当不难。”冯继见弟弟忐忑,续道。冯承平日料理族中,又是他的弟弟,自然比谭三去更为合适。

  暮色渐沉,海滩上仍是孩子的欢呼歌唱,还有低低的笑声,聊天声,这声音汇入点点的火光暖色里,直叫人无比的舒心。

  湿漉漉地雨气糅合着灶间的饭食香气勾人食欲,海岸上早就架好棚,要为船队接风洗尘,冯继知他们劳顿,也不多说,就叫他们回船了。

  静海侯自称李公子,想必是不愿这消息太早传出,海上姓李的人不少,况且他冯继狐朋狗友甚多,如此也不至惹人"关照"……话说回来,冯继可不信老天对他有多么厚道,况且现在看来,跟裴迪交手的机会,可是大得很:对当今大唐皇帝来说,裴迪一个海盗头子若是战死了,总比大唐战死一员猛将好,再说他看裴迪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万安

  晨光熹微,楼船上的木梯吱呀,有人一路小跑上去,腰间佩刀饰物来回碰撞一路从头顶上响过,惊醒两三个打盹的卫士。

  “我在这呢。”

  梯下阴影里沉沉地传出人声来,那水手从栏杆上往下一看,排场惯了的林家七爷正斜倚在垒起来的箱子一侧,也不看他,只是盯着远处海面几条船。

  本来是早晨,又是顺着阳光,远眺便可看得一清二楚,而且还不会晃眼,只是林棹溪还不愿叫人发现,躲在这一片阴影里。

  犹自朦胧的广阔海面上,每隔一两里就锚着两三艘船,细看是都是两三小舰拱卫一座大舰,就这样一组组地在海上散开,形成一道巨大的弧,却是看不到头尾,强弓一般攫住这百里之阔的海水,威势迫人。

  林棹溪也不抬头,问了一句:“万安州,是冯家的人?”

  年轻的水手不耐这弯折的楼梯,从折出的小台一跃而下,这踩在旁边的一排箱子上,林棹溪警告似的看他一眼,那水手看看楼梯:“听诃陵船上折回来的和尚说,是冯继。”

  “噢?”

  “说是紫城是都护要地,各位当家的还请只带几位随从在岸边守候,免得误会。”那水手口齿伶俐,一躬身道。

  林棹溪又往那边看了看,吩咐了几句,重又走上木阶,行至一半却就在方才水手跳下的地方站下,转身去看那些船。

  怪道一路上看到这么多东去的船,原来是冯继跟静海侯商量好了,几年前这两个人还战得不可开交,这倒是说好就好了,林棹溪想起那时看见的小冯继,身形瘦长,脸上犹未脱去属于孩子的一种灵秀,这模样在他那一船人里犹为显眼——要知道,冯若芳因为怕他年纪小出事,专调了几个老到的在他船上,一个个都常年在海上,弄得黝黑通红,所以两人虽然素为谋面,林棹溪也是一眼就把冯继挑了出来。

  冯继目光清冽,脸上的表情干净极了,可是林棹溪对他听见下属禀报时露出的那个笑,还是记忆犹新——像是冯若芳附了身。

  他在这里布起一道阵仗,就与紫城那边联手编起一个网,尽等着各地来的头目往里头钻——所谓天下英雄,尽入我觳中么?

  林棹溪不知怎么的想到这句,忍不住笑出来。

  可是此次静海侯到底是什么打算,还不好说,冯继这招倒是妙得很,守在自家门口按兵不动,还装成个给静海侯帮手的样子。

  他负手而立,迎着风眯了眯眼。

  本以为这小子不冲过头就不错,没想倒是个大隐于朝的人才,他沧浪侯如今,要早做打算了呢。

  “七爷,船备好了。”方才那水手看他站在自己跃下的地方,先是一怔,见他扭头才大声喊道。

  他点点头,转身上楼。

  高处海风正劲,天边几叶小舟。

  “大哥,沧浪侯刚过去。”

  冯继翻看着弟弟写的传讯,忽地听到门外是谭三的声音。

  “看到了-----这种事情要你亲自跑一趟么?“冯继头都不回。

  谭三走进来在离他几尺远的地方站下,冯继一扭头见他盯着自己手里的纸页,笑道:“也就是督促他写字罢了,平日里哪用如此长篇大论。”

  谭三咧嘴一乐,看看他:“沧浪候说,倘若真要战起来,还请大哥借着侧近屯门军之利,帮忙照料那女人。”

  照料?

  冯继看看窗外的海面,点头笑道:“那女人是不是活着,还不一定呢。”

  谭三看他一眼:“裴迪诏领屯门军镇,增派数千水师。”

  呵呵。冯继听到什么笑话似的,自顾自乐了一会儿,谭三知道他不是真在高兴,也不敢说话,又站了一会儿,冯继转而问道:“还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