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海寇篇>第4章

  裴迪看了自己茶杯一会儿:“也就是冯家的人,还有占婆来的一支船队,现在只怕,越聚越多。”

  所谓十年之约,是海王珠被当日海王冯若芳封在孤岛上,道是十年之后,才有破解之可能。如今期限一到,各路水师无不竖起耳朵来捕捉风声,不然怎么冯家的船才到龙涎,立即就一触即发,全都围过来了呢。

  “不过——就算把龙涎屿围个水泄不通,侯爷还是先他们一步。”

  裴迪说到这里,看了对面的人一眼,不料对面的人仍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打起来了么?”

  裴迪点头:“虽然仍只是对峙,小的摩擦还是有的。”

  那边兀自饮茶,不再说话。

  龙涎屿被围,人称“海王”的裴氏船队也卷进去,足以叫各路人马闻风而动,眼下竟只有这位静海侯全无声息,岂不是奇怪?

  海疆之内,各路海寇大多乐于遵从海上的传统,以王侯自封,于是什么平南、振海、北溟、长云处处都是。

  可是诸侯之中,唯一可以像海王一般拥有宝物为信,专享进贡,且有权号令群雄的,就只有“静海侯”。

  当年冯若芳纵横南海之时,动辄就战得天昏地暗,百里海面上漂得都是破衣残桅,抑或是血迹愈夜不散,鲨鱼云集,每年波斯来的商船遭抢,惨烈更甚。

  后来冯若芳族里来了个外地人,却不知为何投了别处,从此冯若芳数次栽在他手上,竟至受其牵制,此人后来威望渐盛,又因不喜冯氏滥杀频频干涉,冯氏无法,敬封为“静海侯”,以期为已所用。

  老静海侯脾气古怪,少与人结交,偏偏李公子正是得这位前辈赏识,全没征兆地亲自将这名头指给他,当时大战方罢,各路虽然不服,也没有多少力气反对了,于是只好任由这个书生做了静海侯。

  可是静海侯这位子,他当真坐得稳当。

  眼下静海侯全无动静,龙涎屿围着的人早就嘀咕翻了天:这到底是该打还是该回?——静海候是不是……知道什么隐秘?

  裴迪正这么想着,对面的静海侯此时抬眼,语气里终于带上了几分尊崇的味道:“不知海王到这里来,用了多少天?”

  “在下也是一路打听,当是比候爷晚两日在明州换马。”裴迪全不为"海王"二字所动,答得干脆,言罢沉吟一下,又道:“不过那消息,我也收到了。”

  他自然知道小候爷想问什么:就在二人都离营的时候,他们两家水师在海上打了一仗。

  裴公子回想起前日去水宅找小候爷时,他家水师的整肃阵势。

  那天雨晴风好,波澜闪烁荡漾,万顷接天,百舸千舰就在碧空下寂然无声地随波起伏,加之晴空朗朗,真应了他“静海候”的名头,裴迪站在自家“广澜”的甲板上,只觉得所谓风平浪静,海晏河清,也就是这样的景象了。

  明明都是水师,偏他家的宁和整肃,以致裴迪时时记起那景象,居然有几分的怀念了。

  就是跟这样一支船队在南海上动起刀枪,从战报看来,也没沾了什么便宜去,提国来的十六艘货船逃了两艘,裴氏这一小支船队抢了六艘的货去,剩下的都划入他静海候名下——也罢,本来就靠近他的地盘,不留点好处给地主怎么行?

  何况,静海候无论如何,都是海盗,天下的海盗都一个样子,杀起来六亲不认,昏天暗地。

  “冯氏跟占婆左禄他们,大概会猜你我是为了那件事。”

  李公子续了水,煮上茶。

  裴迪吹吹茶水:“也好,免得他们犯嘀咕,李兄也就多出些时间。”

  “多出些时间?”小侯爷抬头问道。

  孤岛

  风雨如晦,浊浪滔天。

  一个巨浪拍来,船身摇晃,冯继退了一步扶住船舷,扭头去看那块巨礁。

  身旁的姜成一把擦掉脸上的海水,一身湿嗒嗒地长出一口气:“大哥,你可看够了?”

  船身一斜,声音在涛声里隐没,姜成又扯着嗓子重复了一遍。

  “大哥——你可看够了——?”

  “大哥要是……呀,哎哟——咱们找左禄换条轻便的船再来。”被猛拍在船身的巨大浪花浇个半身,又踉跄着过去扶冯继的姜成,好容易断断续续地加了这句,回头就瞥见一旁的几个卫士狼狈的脸上有点欣喜。

  冯继迟疑地看了看那岛礁,允了。

  于是一众人异常热情地掉转船头,向风浪圈外驶去。

  船开出半里,风渐渐顺了,姜成回头看看,诧道:“这岛真是变得快!方才还雷鸣电闪的,这就半点浪花也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