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苏幕遮>第41章 番外

  周昭复

  周昭复的身上总是带着伤,是被那个他称之为父亲的人打出来的。幼时的他不明白,父亲为何总是很容易生气。

  他不想父亲生气,因为父亲一旦生气,那些怒火最后都会被发泄到他身上来,他的身上又会多一些青青紫紫的伤。

  他是个体面且爱漂亮的小孩儿,他并不想让自己的身上有那么多看起来丑陋、脏兮兮、摸上去还会痛的东西。

  他有时会想,是他不够乖吗?所以父亲才总是生气。

  于是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乖一点,什么都听父亲的。像个漂亮的、没有自己思想的玩偶。

  父亲对周昭复的要求很严格,让他习武,也让他学作画和写诗。周昭复想要讨好父亲,于是他乖乖地按父亲说的,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可父亲还是不满意。他看着周昭复作的画写的诗,反而会更生气。他撕了周昭复的诗画,然后将屋内的东西砸个干净。

  周昭复害怕地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父亲像个被激怒的兽,在一片狼藉的屋内一边踱步一边急躁地喃喃:“怎么不像呢?怎么就是不像呢?!”

  周昭复害怕这样的父亲,他觉得这样的父亲比之前那个会狠狠打他的父亲恐怖十倍。

  他也不明白父亲说的“不像”,究竟是不像什么?

  六岁这一年,他新画好了一副画,战战兢兢地拿去书房给父亲看,但是父亲却并不在书房里。

  他看见书桌上似乎摆着一个什么东西,鬼使神差地,他走了过去。然后他看见了一幅画。

  他拿起画来细细端详,画上是一个极好看的人,有着与周昭复九分相似的丹凤眼与薄唇。不同的是,周昭复的唇总是紧紧地抿着,很少露出个笑来。而画上的人,却是唇角向上,笑得温柔。

  周昭复正看得入迷,父亲却忽然回来了。他一惊,手上的画掉在的地上,被推门而入的父亲看个正着。

  周昭复的身上又多了很多青紫。他缩在一旁,看见父亲用从没对他露出过的,可以称之为温情的眼神注视着那幅画。

  父亲小心地收好了画,然后向他走来。他以为父亲又要对他动手,害怕地闭紧的了眼。但想象中的疼痛并没有到来,他颤巍巍地睁开眼。

  父亲蹲在他面前,眼神复杂无比。他似乎在透过周昭复怀念什么人,但周昭复又能感受到他眼神中,对自己的恨意。

  他感到没由来的心慌与害怕。头一次地,他推开了父亲,跑了出去。他跑了很久,等他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迷路了,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就在这一天,他遇见了幼时的李继远。他将周昭复带了出去,还用身上仅有的钱给周昭复买了一块糖。他指着周昭复脸上明显的青紫,天真地说:“给你吃糖,吃了糖就不会痛啦。”

  父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糖,更没有像这般哄过他。他接过李继远的糖,心想:“这个人对我真好,我以后也要好好对他。”

  可他最终还是食言了。花灯节那天,他听见了李继远对林云涣说的话,他失魂不已。同一夜,父亲告诉了他,他不是他的孩子。

  父亲说,他是谢齐思的独子。父亲还说,谢齐思是被谢文熙害死的,他将周昭复从宫中带出来,就是为了让周昭复将这本该属于谢齐思的江山重新夺回来。

  周昭复无法接受。他以为父亲终归是爱自己的,却没想到他只是将自己作为一个为谢齐思复仇的工具。他又想起了李继远,爱上了别人的李继远。

  他想,这世上,还有谁是爱着他的呢?恨意与嫉妒将他的理智吞噬了。所以第二天,他拿着那块玉佩去找了林云涣。可他却阴差阳错地害死了李继远。

  李继远行刑前,周昭复去见了他最后一面。他几次都想将真相说出来,甚至想跪下来求李继远的原谅。可他看着李继远的笑,什么也没说。

  李继远就这样死了。周昭复觉得自己好像也死过了一次。他想就这样随李继远去了,不让他孤孤单单地走那条黄泉路。

  可他最后还是没有这么做,他要为李继远复仇。他苟活在这人世间,在朝堂中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几年后,谢文熙病死。父亲想让他趁此机会上位,但他第一次忤逆了父亲。父亲这才看清,周昭复已经长大了,自己再也不能控制他了。父亲被气出病来,很快便在惊怒与失望中死去了。

  新帝登基。他成了宰相,弄死了牛远道等一众人。只剩下林云涣了。

  他本想通过杀了温恭的方式,让林云涣生不如死。但在最后一刻,他还是心软了。

  他想,李继远这么喜欢林云涣,他要是这么做了,李继远泉下有知,会不会生气,会不会难过呢?

  他不愿让李继远难过,于是他没有杀温恭。但他也没有放他回去与林云涣团聚。他将他囚住,一直到城破前夕。

  死之前,他放走了温恭。其实细细想来,林云涣说的很对,害死李继远的罪魁祸首是他。他又何必,去牵扯他人呢?

  匕首没入胸膛的那一瞬间,他感到无比的轻松。他终于结束了这潦草而乏味的一生,可以得到永远的宁静了。

  意识渐渐模糊了,他仿佛又看见了李继远。他最后露出一个满足的笑,缓缓闭上了眼……

  少萧,如果有来世,我还会遇见你吗?

  这次是真的没有啦!这篇文彻底完结了!下一篇已经构思好了,过几天就开,准备写谢齐思和周昭复养父的故事。我铺垫还挺多的,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他俩关系不一般吧哈哈哈哈。

  最后想说一下这篇文,灵感来自于梅尧臣《苏幕遮》里的一句词“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当时看的时候真的是让我浮想联翩。

  仿佛真的看见了一个穿着春袍的少年,背着行囊,从小城中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未知了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一直到几十年后,少年成了耄耋老人才重新回到了家乡。

  所以最后就想写这一篇文。林云涣他们对我来说,就是词里面的那个春袍少年。他们在年华最好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满腔抱负,在不同的领域为国效力。但却历经波折,只有傅崧一个人回到了故土,少年时的那些壮志最后也没有实现。

  那是林云涣他们的故事,是几千年前那些一波又一波“春袍少年”们的故事,也可以是如今的我们的故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