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苏幕遮>第24章

  李继远只浅浅一提,并没有具体说他和周昭复儿时的往事,林云涣便也不再细问。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林云涣愈加觉得李继远这人脾气秉性都对极了自己的胃口。而这种感觉在看见李继远桌上摆的那本《斋园随笔》后,变得更加强烈。

  《斋园随笔》是顾柏舟留下的唯一一本遗著。这位因变法而留名的宰相前半生宦海沉浮,风光无限,后半生则归隐山林,踪迹难寻。

  按理说他这样一个曾搅得当年的朝堂翻天覆地,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个名儿的人,就算归隐也不至于到“踪迹难寻”的地步。

  所以当时的许多人都不信这个邪,还有几拨人,怀着不同的心思派人去找过他几次,但都杳无音讯。

  顾柏舟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众人,他要归隐,那真的是隐的干干净净,让你连片衣角都见不着。就连这本遗著都是他死后多年,才在机缘巧合之下流传于世。

  顾柏舟的半生都给了变法,因此这本书中前三卷所讲,也都是他的变法思想。而最后一卷中,则是记录了他归隐后与自己心爱之人的寻常生活。

  但这也是让后人疑惑的地方,因为据记载,顾柏舟归隐前并未成婚。这位心爱之人到底是谁,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后人仅通过这本书,知道他与这人少年相识,最终携手进退,山水竹林,相伴而老。

  书的前三卷是顾柏舟一贯的行文风格,极致的冷静与理智,如同他这个人一样。唯有最后一卷,其中透露出的绵绵爱意,让人惊叹不已,顾柏舟竟也会有如此柔情似水的时候。

  这位被称作“冷面宰相”的人,最终将他余生的所有温柔,都留给了这位史书上记载寥寥的爱人。

  虽然顾柏舟的情史实在令人好奇,但他本身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骂他的更是多于夸他的。又加上变法失败后,顾柏舟被冠上了“奸臣”的名号,朝堂也不允许再提此事。

  因此即使这本书后来流传了出来,也因为前三卷而被视为禁书。到了如今,这书也就慢慢被遗忘了,没几个人会去看。

  林云涣因为小时候的那件事和温恭的缘故,是读过这本书的。但他没想到能在李继远家中也能看见这本书,他指着那本书道:“李兄你也看过这本书?”

  李继远见他所指,微诧:“林兄也看过吗?”

  林云涣兴奋道:“自然,先生的大作我拜读多次,每次都有不同见解,受益匪浅。”

  这年头,把顾柏舟称作“先生”的人可真不多。李继远一听林云涣的称呼就心中了然:“我亦是如此。先生学问,后人实在难及。”

  两人便又因为一本书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后来,李继远苍白的脸上都染了抹激动的薄红:“先生变法,实乃千秋功业,只可惜最终心愿难成,也留下了诸多后患。如今谢氏王朝表面浮华富贵,而弊处多多。唯有再兴变法,方是解决良策。”

  李继远的这些话让林云涣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温恭。

  隔着数十年的光阴,身处京都的林云仿佛看见了他被夫子训斥的那个下午,温恭走在他的身边与他说过的那些话,与此时的李继远说的是何其的相似。

  那是温恭的一腔少年事,是他注定无法亲自去实现的雄心壮志。

  温恭下朝后,林云涣仍在书房中。但今天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向温恭请教不懂的学问,反而是有些出神的坐在那里。温恭觉得有点奇怪,便准备问问他怎么了。

  温恭还没开口,林云涣忽然起身向他走来。在温恭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少有的主动一把抱住了他,脸蹭着温恭的侧脸,温热的气息都喷在温恭的耳边:“李兄告诉我明天晚上有花灯节,我们一起去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