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向来萧瑟>第十二章

  至德二载正月,大燕皇帝安禄山爆亡,其子安庆绪领兵攻河南,张巡以不到万人死守睢阳,将十数万叛军牵制于此地,寸步难进,史思明独木难支,为郭子仪、李光弼打得节节后退,转而向东,分兵渡黄河,欲取青州。

  史思明并没有打算强攻青州,他现在已经够焦头烂额的了,青州如此难啃的骨头,他想智取。

  法子也想好了,应该会有用。

  这个法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惑乱青州军心。因为青州刺史慕容知廉的独子慕容襄正在他手上。

  自起事以来,安史大军先后攻占洛阳、长安,俘获了不少高官子女,这些纨绔子弟多半都是软骨头,为了活命,投降了大燕,他们的父兄还在顽抗,而自家的子侄却已经成了大燕的官儿。

  只可惜这些官儿只是虚衔,这些纨绔子弟最大的作用其实只是人质,押着这些人望顽抗的城下一站,鬼哭狼嚎的喊一阵,城上的人往往就开始乱了。城下是自己的儿子、弟弟、侄子,你手里的令旗还能挥得下去吗?就算你忍心,你的手下人也不忍心,只要有一个人开始犹豫,军心就不稳了。或者是将领怀疑自己的手下,或者是手下怀疑自己的将领,就算谁都不怀疑,底下人再喊几句诸如“你儿子已经是我大燕的人,就算你此时不降,你们的皇帝也不会再信任你,以后早晚也会杀了你”这样的话,城上的人必然心神大乱。

  守军的心乱了,这座城,也就好打了。

  从开战以来,这一手屡试不爽,史思明觉得,到青州这里应该也好用,毕竟慕容襄的亲娘晋城公主也在青州,阿爷狠心,阿娘还能狠心不成?再加上慕容襄实在是很听话很配合,被俘以来问甚么说甚么,让干甚么就干甚么,让指认谁就指认谁,长安城破之后,好些易容伪装的高官子弟都是靠他才一一擒获。这人实在是个很好用的棋子,所以他绝不会做出到了城下大喊:“官军已经收复了哪里哪里!不日就将来援!你们一定要坚持住!不用管我!”这种让他牙疼的蠢事。

  容襄被推了出去,战战兢兢地站在两军阵前,两手放在嘴边,对着城头上大喊:“阿爷!我是襄儿!”

  声音破破糟糟,明显带着哭音,最后一个字还拐了个哆哆嗦嗦的弯,听着史思明大皱眉头,叫人找个大嗓门的军士上去,替容襄喊话。

  城头上果然起了一阵骚动,过一会,一个顶盔贯甲的将军站上城头,中气十足地喊道:“贼子使计乱我军心,不用信他!我儿已在长安城破之时殉国,这人不是我的儿子!”

  容襄刷一下冷汗就下来了,阿爷,你真是够狠!

  他也喊:“阿爷!真的是我!我没死!”

  旁边的兵士放大音量一起喊:“我没死!”

  城上的将军大喝:“你说是我儿,可有凭据?”

  容襄一怔,叛军已经开始不怀好意地打量他的手脚,显然是打算砍下哪个部件送进城去,以资证明他的身份。

  容襄忙大喊:“我有证据!阿爷屁股上有两颗黑痣!是小时候我偷看阿爷洗澡看到的!”

  旁边的兵士也跟着大喊:“阿爷屁股上有两颗黑痣!”

  城头的将军明显趔趄了一下,片刻后方咬牙道:“你怎么还不死!投降叛军,你有甚脸面来见我!”

  容襄哭哭啼啼:“阿爷!你真的忍心看儿子死吗!”他扑通一声跪倒,泪如雨下。

  城头上的将军转身下了城,似乎不忍心再看。

  史思明一声冷笑:“让那小子就跪在那里!我倒要看看慕容知廉能抗多久!”

  城上城下两军对垒,正中间一大片空地中,容襄跪在那里的身影分外清晰。

  辰时列阵,容襄还没跪到巳时就已经坚持不住了,摇摇晃晃,两眼翻白,叛军怕他死了,喂了几口水,又吃了几口东西,再找个木桩子戳进旁边地上,让容襄扶着木桩子接着跪。

  太阳逐渐升高,晒得人两眼发花,容襄觉得再这么晒下去,自己就算没有累死饿死,也会被晒成人干,嘬着牙花子琢磨了一会,便膝行往前一点一点挪,边挪边喊:“阿爷!儿子要死了!救救儿子!”

  城头上令旗一挥,万箭齐发,容襄动作迅速之极的爬起来,连滚带爬跑回原来的位置,身后密密麻麻一片长箭钉在地上。叛军们惊魂未定,一把扯住容襄:“你小子怎么自作主张!往前跑甚么!”

  容襄面色惨白,干裂的嘴唇冒着血珠,四肢发软,半死不活挂在叛军手上,道:“我……我坚持不住了……”

  叛军骂一声:“软蛋!”不过看容襄的模样不像假装,不得已去回报史思明。

  史思明也是气个半死,可是还真不能就任由这小子就这么死了,只得暂时收兵回营,不过,还是将容襄的头发割了半截,连一封他亲自口授、容襄书写的劝降书附在箭上射进了城。

  第二日一大早,容襄又被迫跪到了城下。这回史思明学了乖,叫两个手拿巨盾的士兵站在他身边,一方面挡住城头可能射下来的箭,一方面还能给这小子遮遮阴。容襄出发前就用手头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给自己做了两个软垫子,此时绑在膝盖上,终于不像昨日那样痛了。不过辛苦还是要喊的,哼哼几声便有水喝,他哼哼地挺勤快。

  他这般怕死又怕疼,让史思明更加放心。

  第二日,那个将军没有出现在城头,反倒是个华衣女子在城头哭得撕心裂肺,容襄也跟着一起哭,城上城下哀嚎一片。

  今天,容襄又往前蹭了一大截,但是城头没有再射箭。

  第三日,没等容襄再次跪到城下,青州城头已一片嘈杂。将军来了,那个华衣女子也来了,在城头撕扯哭喊,折腾了半天,华衣女子被送下了城。

  史思明看出苗头,叫人赶着容襄往前走,向城头继续喊话。

  没想到那个将军居然弯弓搭箭,一箭破空,咄地一声,长箭钉在容襄身前不到五步远的地方:“站住!你敢越过这个位置,我便亲手一箭杀了你!”

  容襄慌忙站住,哭道:“阿爷!你一定要救救我!你可就我这么一个儿子!”

  城内女子的尖叫:“慕容老贼!我就这一个儿子!你敢伤了我儿,我跟你没完!”

  城头的将军果然弓箭渐渐垂了下去,叛军看着大乐,史思明也心中略定,看来,青州指日可得。

  便在这时,异变陡生,一直半死不活的容襄忽然跃起,甩开旁边两名兵士,往前急冲!

  与此同时,城头万箭齐发。

  但,全对准了容襄的身后。

  容襄脚步极快,连冲几步,直扑方才城头将军射下的那支箭所在的位置,可是史思明毕竟是个枭雄,此时已经反应过来,挥手间便是无数支箭向容襄后背射去。

  眼看着容襄便要死在乱箭之下,忽然地皮翻开,一个身影迅疾无伦地破土而出,抱住容襄就地一滚,竟没入了土层之下!

  史思明大惊,但战局陡生剧变,已经容不得他多想,两支重骑兵已向他两翼奔涌而来,马蹄轰鸣,势不可挡。

  中计了!

  两军迅速绞杀在了一起,方才容襄消失的地方,瞬间被厮杀在一处的两军所淹没。

  坑道中,萧易紧紧抱住容襄,几乎是伏在地道中,极其迅速地匍匐而行。

  一片黑暗中,只有容襄的双眼亮的惊人,他双手揽住萧易的脖子,双腿也盘在萧易的腰上,二人之间几乎没有一丝缝隙,萧易身上的味道也就无可避免地涌入了容襄的鼻端。

  尘土、血腥、汗水。

  似乎萧易每次出现都是这个样子,又臭又脏,可是他偏偏不想放手。

  大地在震颤,支撑坑道的木头也跟着颤抖,地面上的人挤得太多了,坑道眼看着就要坚持不住,萧易的动作更快了。

  距离坑道终点只有不到一丈,几乎可以看到地道那一边的光亮,忽然周围的木头剧烈颤抖了几下,眨眼间便轰然倒塌,一根横木重重砸了下来。

  萧易猛地向前一窜,却仍被横木扫到,电光石火之间,他拼命蜷身,要在自己身下营造一块安全的空间,轰隆一声,横木倒下,他后背被重重一击,闷哼一声,一口血喷出,他慌忙侧头,仍有几滴血溅在容襄脸上,之后便再也无力支撑,半跪着软伏在容襄身上。

  这一系列变故其实只发生在短短一瞬间,待尘埃落定,两个人已被横木死死压在那里,动弹不得。

  “哥哥!”容襄手脚都被压住,一动也不能动,只能对着萧易的耳朵大喊,“哥哥!”

  萧易微微动了动,试着拱了拱身体,发现动弹不得,又伏了下去:“是我,别喊了,耳朵,要给你喊破了。”

  容襄又是想哭又是想笑,咬牙半晌,忽然一口咬在萧易耳朵上,含混道:“你干嘛来找死!”

  萧易喘息片刻,呼吸喷在容襄的脖颈上,似乎还带着血腥气:“你能,来找死,我,为甚么,不能来?”

  容襄松开牙齿,怒道:“这下子咱俩一起死在这里,你高兴了?”

  萧易咳了一声,黑暗中看不清他脸色,只听到语气略带几分笑意:“放心,死不了,你没听到,城里头,挖地,的声音?咱们,已经到城墙,下头了,再坚持,一会,就能,出去了。”

  容襄其实也听到了内城方向铲土的声音,只是不晓得萧易伤势如何,实在慌得厉害,必须要找点话来说,此时听着萧易说话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心中大痛,道:“你这伤,是不是当年在石堡城的旧伤没好?一直留到现在?”

  萧易又喘息几声,道:“你就非得,现在问?不怕我,一口气,上不来,憋死?”

  容襄气得胸口发闷,索性闭上嘴巴和眼睛,等。

  片刻的安静后,萧易低低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真好……阿瑟,真好……我……我终于……终于救你下来……我……之前……之前……一直怕得很。这样……真好……”

  语音未落,萧易身子一软,晕了过去。

  史思明大军退了,青州军本就强悍之极,慕容知廉又利用他围城的这几天在城外设下了埋伏,在今日一举发动,安史叛军因接连的败仗早就不复开始的勇悍,此时被青州军一冲,军心已散,史思明只得率部退去。

  青州城中,伤势极重的萧易和伤势不那么重的容襄正躺在一间屋子里养伤。

  索卢候也没办法,容襄死活要和萧易待在一个屋子里,他不答应,晋城公主先要死给他看:“儿子大难归来,连这么个小小的要求你都不能答应?”

  所以现在,萧易一睁眼,面对的就是二人已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榻共眠十几天了。

  容襄只是手脚受了轻伤,养了这十几天,行动已完全无碍,萧易却内伤沉重,被军医勒令躺在榻上不准乱动。

  军医事情太多,萧易终于醒来,他也松了一口气,给萧易换完药,叮嘱几句后便走了,容襄趴在榻边,一眨不眨地盯着萧易,盯得萧易后背发麻:“你干嘛这么看我?”

  “太原的守将,擅离职守跑来青州,萧大将军,你胆子不小啊。”

  “我……”萧易道,“我这不是为了护送你阿姐来青州么,也是为了不负你所托。”

  容襄哼一声:“你好歹也是一个大将军了,手底下那么多人,非得你亲自护送?”

  萧易辩解道:“如今世道这样乱,让别人来,我不放心。”

  容襄面色不善:“什么不放心!说一句惦记我要来救我有那么难吗!”

  萧易张口结舌半晌,才在容襄要杀人的目光下屈服了,硬着头皮道:“是,是担心你。”

  “担心我,干嘛当年把我一个人丢在长安?”容襄继续逼问。

  萧易默然片刻,低声道:“此事,是我错了,当时年少无知,没有理解你的苦心。”

  容襄得理不饶人:“既然知道错了,后面那几年,你干嘛不来长安找我?”

  萧易已被逼得无话可说,反问道:“你不是也没来找我?我在军中,行动不自由,又不像你想走便走。”

  容襄眉毛高高挑起:“行动不自由?那连封信都不能写吗?”

  萧易再次被问住了,斯艾良久,方道:“你……你不是也没给我写信……”

  容襄气得要死,伸手掐住萧易脖子:“你好意思说?要不是我四处打听,连你在哪里都不晓得,叫我怎么写信?”

  晨光自窗棂中照进来,映在容襄脸上,他因怒气而涨红的脸颊显得异常生动。

  萧易心中忽然软成一片,他伸出手,轻轻抚摸容襄明显憔悴了许多的面孔:“你瘦了。”

  容襄万万没想到萧易会主动与自己亲近,惊得口唇微张,怔怔望着萧易,掐着萧易脖子的手也不知不觉地松了。

  萧易握住容襄的手,微微用力向下一拉,容襄脚下一软,倒在他身边,萧易将他一把抱住,低声道:“你瘦了,可是你还活着。阿瑟,你不晓得,看到你还活着,我有多开心。”

  容襄鼻子里又酸又涩:“我还活着,你也还活着。”他吸了吸鼻子,“虽然死了那么多人,好在,你我都还活着。”

  活着,就有希望。

  他忽然又挣扎出来,目光灼灼盯着萧易:“你不问问我是怎么从叛军手中活下来的吗?我可是干了不少坏事才让他们没有杀我,你就不问问吗?”

  萧易嘴角一抽,道:“你以后再慢慢解释给我听罢,反正我知道你永远是我原先认识的的那个阿瑟,这就够了。”

  战乱可能还会持续很多年,民生多坚,乱世中,每个人要生存下去都很难。当有人可以患难与共,再多的血泪中也有甜。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早晚,可以看到那个黎明。

  番外:

  关于攻受。

  武力值对比:萧将军力气大,容参军力气小。萧将军完胜。

  经验值对比:萧将军零,容参军身经百战。容参军完胜。

  可怜的零经验萧将军仗着力气大攻了一回,身经百战的容参军红着眼圈忍了,但过程太痛苦,容参军打死也不同意第二次。

  但是萧将军力气太大,容参军怎么也没办法将萧将军推倒,气愤之余开始冷战。

  萧将军先软化了,初次领教这种不寻常的搏斗,萧将军欲罢不能,只好放下身段换着花样哄容参军,容参军看出他的心思,不为所动。

  萧将军祭出杀手锏,假装受伤,骗得容参军自投罗网,跑进他的大帐,被强行扣留。

  不过第二天,容参军没有像头一回那样眼泪汪汪卧榻十余天,而是神采奕奕地跑进跑出,反倒是萧将军,当日一反常态地停了早课。

  据说,只是据说,有人在帐外偷听过这样两句对话:“我在上头!我就要在上头!”

  “凭什么?”将军压着火气,“我要领兵打仗,这样太影响行动了!”

  “凭什么?”参军理直气壮,“凭着我怕疼!”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安禄山据说是被贴身侍卫杀死的,他儿子安庆绪是同谋,这个说法我信。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人自有恶人磨。)

(睢阳之战,大家都知道的。张巡死守睢阳十个月,牵制十余万叛军在这里,从至德二载一月到十月,整整十个月,孤军,孤城。

至德二载十月,史思明被迫降唐,虽然是假的,半年后又复叛,但也说明当时的局势对安史叛军大大的不利,睢阳之战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睢阳之战太血腥太悲壮,我不敢写,直接跳过了。)

(史思明没打过青州,至少我没见过史思明打青州的史料记载,完全是我胡说八道的。青州在当时隶属平卢,平卢镇附近是契丹和奚人的地盘,势力可以辐射辽东、辽西。平卢节度使本来也是安禄山,安禄山范阳起兵后,安史势力从平卢逐渐淡出,经过几次兵变,平卢勤王势力占了上风。平卢的位置很特殊,它其实是在安史叛军的敌后,因此一直是平叛前线,而且内忧外患打得也很艰苦,只是不如河南河北战局那么敏感。

平卢军中有个名人叫李正己,本名李怀玉,高句丽人,是当时平卢节度使的副将,随大军南下平叛进入青州地界,后来这厮翅膀硬了把旧主子赶跑,自己做老大。朝廷毫无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把他封为第一任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赐名正己。代宗【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子,唐肃宗李亨的儿子,原来的广平王李豫】年间,李正己再次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拥兵十万割据一方,祖孙三代盘踞青州一带几十年,是唐后期重要的藩镇之一,后来到了宪宗年间【宪宗号称小太宗,皇帝也算做得不错,他在位的时候平定了不少藩镇,比他爷爷德宗强得多,就是有点虎头蛇尾】被收复。当时朝廷刚刚平定淮西,借着大胜的威势又取了青州。在平定淮西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个著名的李槊雪夜入蔡州的故事,半夜顶着大雪强行军三十五公里,奇袭得手。不过在恶劣天气强行军,路上就死了不少人,李槊也是个狠人。)

(这阵子追天盛长歌追的跟做梦一样,好多地方都是停下来一帧一帧看的,感觉就是把我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盛唐画面都活生生再现给我看了,好些道具原先只是在博物馆里看到,现在变成灿烂华美的实物……还不同款式不同风格充分体现其生活化的作用,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盛唐气象。我相信其中一定有道具组根据别的史料衍生的东西,不完全是大唐原貌,但已经知足得不行不行了,除非真有穿越,否则谁也不知道原汁原味的大唐究竟是甚么模样,历史一旦过去,就再也没法子原样重现,留下的,都是后人的记载和后人的解读,也就再也没法子做到真正的真实。我能看到这个程度的大唐风貌再现,真的是开心的要爆炸了,然后反过来再看自己写的东西,巨大的落差让我颇觉无力。

挑战大唐、挑战历史上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挑战政斗、挑战乱世、挑战战争,挑战武打……我得多自不量力才会选择这种题材?这全是我的短板。可在这一篇故事里头,我一股脑地去尝试了。

写的再认真,也隐藏不了这篇故事写砸了的事实,我在这一系列的挑战下已经没什么更多的心思去考虑情感主线了,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我自觉写得并没有落在实处,很飘很空,所以大概也很难引起共鸣。

好在还有人一路陪我走到了完结,青旗姑娘,我爱你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