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瀚海龙蛛>第20章

  位于河南登封境内的嵩山由太室、少室等峰组成,其势雄峙中原,群岭耸立、层峦迭嶂,自古为文人荟萃之地。历代帝王也在此留下不少名胜,其中最具代表的就要数少林寺了,该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自唐以后,僧徒常习武艺,形成少林一派,至明中后叶,寺内僧侣已达三千,规模堪称武林第一教派。

  蹄声阵阵,两骑快马由官道向山上奔驰,马上主儿乃是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看他俩风尘仆仆的模样,显然是不分昼夜从大老远而至。两匹马驶到寺前被勒缰停下,那少年翻身着地去拍山门。

  俄顷,寺门开启,一名小沙弥合十走出,瞧见这对仪表不凡的少男少女,口颂佛号道:“两位施主远路光临敝寺,敢问有何赐教?”

  那少年旋即答礼道:“小师傅客气,但不知贵寺涤孽大师可在?”

  小沙弥仍旧和声道:“师叔祖正跟方丈于大雄宝殿谈论佛经。施主请示名姓,小僧这就通报。”

  那少年道:“咱家武瀚海,这位姑娘名叫苏君。”

  小沙弥听他说了名字,脸上霎时挂了冰霜一样,冷冷地道:“原来是你。我去禀告师叔祖,你等着吧。”“咣!”一声,山门重重关上。

  苏君眨眨眼睛,问道:“你哪地方招他了?”武瀚海也给掼得胡涂,只好抿嘴晃头。他二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待了半天。

  寺门复敞,十余个僧人鱼贯迎出,为首的灰袍老僧正是少林派辈分最高的涤孽大师。涤孽大师含笑向武瀚海道:“武施主,一别两月,今日却在敝寺见面。”

  他语言朴实,毫无矫饰之态,然而武瀚海以眼角余光扫他身后,发现其他僧人皆是不苟言笑、一脸晦气。武瀚海心里纳闷,脚下则随涤孽大师及众多僧人跨过门槛、穿越几层院落,进入大雄宝殿。一黄袍披袈裟的中年和尚静立殿中,涤孽大师忙为引见,敢情这黄袍和尚便是受千百豪杰敬仰的少林派的掌门人引渡方丈。

  武瀚海按江湖规矩施了一礼,引渡方丈仅仅点头以作回复,余下一干僧人更是哼一声了事。尴尬落座,小厮奉上茶水,他将茶碗猛地摔在桌上,直溅出一半。武瀚海好不疑惑,自己究竟怎生得罪了这个从未与之来往过的少林派,弄得全寺人除了涤孽大师外,举动都如此异常。

  “咳!咳!武施主果然来了。”涤孽大师率先打破这沉闷的气氛。

  武瀚海一愣,道:“大师知道在下要来少林?”

  涤孽大师道:“那日武施主于沧州‘颐香栏’剑斩三十三名杀手团众,耗尽内功。据贫衲推测,你一定会到敝派,求取佛家无上真经以复功力。却不知因何迟来好些天?”

  武瀚海见满寺僧侣只有这老和尚面露笑容,不由按地对他亲近许多,道:“晚生重伤离开沧州城后,遇上杀手团鬼狼贾老三,本认为将命断他手,恰逢一位高人救了我与苏姑娘。大师万万想不到那高人的来历,他即是晚生的二师伯——方抑扬……”

  “方抑扬”三字出口,大雄宝殿一片喧哗,诸僧接头交耳议论不息。少林掌门引渡方丈一改冷漠表情,道:“方抑扬还活着?”

  武瀚海原就恼他的态度,再听他口无遮拦,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当即也换一副冰冷的语调说道:“方师伯待人热心理当长寿。”

  涤孽大师何尝听不懂这话弦外之音,但适才徒侄徒孙的确失礼,于是只得道:“那方施主匿迹二十余年,贫衲实在没料今日还能闻他名号。”

  武瀚海亦自叹道:“照理说方师伯的修为,当世无几人可比,但他为什么愿归隐山村去度无味的日子呢?”

  涤孽大师道:“虽然方施主曾经誉满天下,不过贫衲并不了解他的为人,倒无法给武施主一个解释。”

  武瀚海道:“正是方师伯指点我来贵派,求借‘易筋’、‘洗髓’二经恢复真气的。”

  涤孽大师微微颔首,道:“武施主请先同贫衲去我禅房一叙。”说罢起身,武瀚海、苏君立刻相随。

  倏地,殿内群僧互有感应的一齐站在厅口堵住出路。涤孽大师苍眉高挑,沉声道:“你们……”

  引渡方丈抢先道:“师叔,您真的要带他去藏经阁阅览群书?”

  涤孽大师道:“我佛主张慈悲为怀,如今武施主有难,本寺当尽力相助。”

  引渡方丈又道:“师叔就不怕这武施主得少林绝学后,和人罗勾结祸害苍生吗?”

  涤孽大师仍旧坦荡地道:“我观武施主品行端正,决不会跟那个魔头坑薤一气,你们若再横加阻拦,便犯了不敬师长之律。”

  引渡方丈尽管身为一派掌门,终究矮着涤孽大师一辈,听他出此言,唯有闪向一旁,别的僧人随即效仿。武瀚海虽不明白“人罗”是指什么,可涤孽大师既已离殿,自己又怎喜欢留此,看这帮和尚的古怪嘴脸?

  三人走了片时,一间高楼跳进他们视线,涤孽大师的禅房即在这里。莫看他居住的屋子面积宽大,可其中构造特别简单,只有一张锦床。刚刚坐定,武瀚海迫不急待地问道:“大师,您在大雄宝殿与那些师傅说的话使晚生心中懵懂,我如何会勾结人罗为祸天下,那人罗又是何意?”

  涤孽大师不慌不忙地说道:“武施主,这月余来你跟方施主匿名潜修,自不晓江湖中事,数日以前,京城传出消息,言朝廷御医武世忠,也就是令尊,他并未被皇帝处死,犹在人世……”此语出口,不啻晴天霹雳,武瀚海脑际顿时一片空白,他身子晃两晃,眼见载倒,幸苏君来扶。

  半晌,武瀚海情绪稍稳,颤抖着声音道:“大师能否确信这事不是谣言?”

  涤孽大师知他心系父亲,便道:“武施主只管放心,实不相瞒,贫衲的俗家侄子就在京师御牢当差,专门看守武公爷,他对武公爷情况基本了解,故而这个信息凿凿无误。”

  武瀚海心绪逐渐平静,道:“大师可清楚嘉靖皇帝不杀家父的原由?”

  涤孽大师道:“当初皇帝抄武府全门,是因为武公爷没有满足他长生不老的欲望。临刑的前一夜,那个皇帝身边红人、业已重伤的元气散人突然通知嘉靖皇帝,说他可以研制不死神药,但要等伤势痊愈后才能实施,而能助他疗伤的人,非你父亲莫属。因此皇帝即听谗言,不加害武公爷,只是命他辅佐元气散人康复身体,以期尽快炼药。”

  武瀚海义愤填胸,道:“二十年过去了,这狗皇帝还是偏信世间有什么长生不老的药……”他微微一顿,又道:“那元气散人就是人罗吧,他端的是什么来路?”

  涤孽大师点头道:“元气散人系人罗另一化名。那人罗乃江湖近百年首屈一指的恶人,真实姓名无人知晓。他心怀千机,诡计多端,曾无数次改变身份,投拜名门从师学艺。之后仰仗骗来的各家武功,搅得武林鸡犬不宁。

  “直到二十年前燕京城郊,你师父一掌重创已晋升皇帝心腹的元气散人,才使江湖得以宁静。从此他销声匿迹,潜伏皇宫养息至今,其实他阻止皇帝不杀武公爷的真正目的,是想利用武公爷的医术,来调治自己伤势,盼着东山再起,复乱人寰。”

  武瀚海自语道:“我爹一生刚直,现今何故依附人罗,给他疗伤?”

  涤孽大师道:“武公爷昔日钟情令堂百里教主,并且……生下武施主你。贫衲俗家侄说,自打武公爷与你离别、身陷囹圄,便夜夜叨念你的名字。江湖人认为你父子情深,猜测他一定是为了能再见你一面,而忍辱含屈、颠倒黑白,同人罗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