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臣不敢>第9章

  小小的寺庙早已人满为患,顾乔拒绝了黄岐给他安排的二十个人的大通铺,要求就在佛殿中加一个床铺就好。

  黄岐让他自己卷一个铺盖卷爱上哪儿上哪儿,顾乔于是心安理得地在佛殿中住下了。

  “姓顾的在干什么?” 黄岐回禀杜公的时候,杜公摸着自己的山羊胡问他。

  “他在打扫佛殿,看那样子,是要准备长住。”

  “他为何突然投靠了我们?”

  黄岐恭恭敬敬地答道:“当然是受杜公权威所感,不得不臣服于您。”

  杜公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吩咐道:“多叫几个人看着顾乔,不要让他耍花样。”

  “是。”

  顾乔可以在寺庙中自由活动了,但他知道有几双眼睛正盯着他,甚至比被关在佛殿的时候还要盯得紧。

  傍晚的时候他混在听晚课的人群里,故意假装不认识法章。

  “哎,那个讲经的人是谁?” 他问旁边的人。

  旁边一个老汉回答他,“那是法章大师,是陈金山大慈恩寺的高僧。”

  “哦?” 顾乔示意他继续说。

  “你是新来的吧?” 老汉问他,顾乔点点头,老汉又说:“法章大师是个大善人,他不光免费为我们治病,还让他徒弟从外面给我们带粮食进来,让我们不用出去做那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可你们还是有人要出去抢劫山上过路的行人,” 顾乔指了指自己,“我就被抢了。”

  老汉上下打量他,压低了声音道:“那你是遇上了‘那些人’,他们不吃和尚的粮。”

  “那你们怎么不回家去呢?” 顾乔故意这么问。

  “哎,” 老汉叹口气,“哪里还有家可以回,田地早就贱卖给地主了,交不起租子,连房子都给地主收了,不然我一大把年纪到这山上来做什么?”

  “为何要将地卖给地主呢?自己种自己收不是更好吗?” 顾乔做出不解的样子。

  “哎哟,小兄弟,要不是过不下去了谁想把土地卖出去啊?” 老汉说到这个,满腹的委屈就像倒豆子似的说了出来。

  庆安十七年,陈金山金矿被探明有极大储量的黄金,廉州百姓终于扬眉吐气,几十年的贫困州眼看就要过上好日子了。

  谁知这矿场开工之日,就是廉州厄运的开始。

  随着大车大车的金子运往京城,今上龙颜大悦,陈金山金矿直接被少府监接管。

  这下子,廉州府不但抽不了矿税,还得负担矿场的人工。于是州府下令每户抽取一名壮丁去矿场服劳役,原本每名场工每月有一两银子的酬劳,现在抽不出壮丁的人家反而每月要多出一两银子以资代役。

  老实种田的庄稼汉一家人一年才中田里挣得出来二十几两银子,交了土地税、人头税,就只剩下十几两银子全家人过活,这下子再交出十二两的劳役税,全家辛苦一年到头来还是吃不起饭。

  土地卖给地主,人头税、土地税、劳役税都不用自己交了,交了田租剩下的至少能够一家人吃饭。

  久而久之,农民们大都卖了自己的田,当起了佃户。

  官府和地主也达成了某种默契,地主自己的田自己管,官府便省了兴修水利、休养农田、整顿基础设施的一大笔民生开支。

  地主按时上缴月供,官府乐得轻轻松松把税收了,还免去了很多麻烦。

  倒霉的就是老百姓了。

  头几年还算是风调雨顺,这种耕作方式还没有暴露出它的缺点,直到庆安二十三年的一场大旱。

  那年农户们颗粒无收,地主提出借粮给他们,第二年加息还粮。这个息加得可不少,但农户们不懂得其中暗藏的陷阱——连年利滚利,很多人就此成为了地主家的奴役。

  在京里的时候,老师曾跟顾乔分析过廉州的局面,事情的原委他其实十分清楚。

  而今真正来到了廉州的土地上,听廉州的农民亲口说出这些过往,不得不让身为官员的顾乔感到羞愧难当。

  官府和当地大户勾结的局面一日不破,廉州百姓一日无法安宁。

  这其中的利益纠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斩断的。

  这些无处安身的百姓走投无路而隐入山林,身在匪巢而不愿与盗匪为伍,靠着和尚的救济度日。

  “我们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已经没有家可回了啊!” 老汉眼睛里蓄满了泪水,他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不知道辛苦大半辈子为何会落得无家可归。

  “那你的家人呢?”

  老汉抹了把脸,“我家老婆子刚闹饥荒那会儿就死了,家里一儿一女,儿子五年前去了金矿,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 还不起债赔给地主家了。”

  说完老汉低低地呜咽了起来,周围的人也大都是经历相似的老百姓,不少人也擦起了眼泪。

  法章此时正讲到:“诸佛如来出兴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看了一眼顾乔,话锋一转道:“佛法乃是心法,心由本心而发,无关于外物,故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这是佛法的根基。”

  “那位施主,” 法章指了指顾乔,“你可知这世间的苦难从何而来?”

  顾乔站起来,清了清嗓子道:“佛法认为苦难即人心中的欲望,是贪嗔痴念的业果。”

  法章满意点点头,就听见顾乔说:“但我不认为如此。”

  众人都转头看他,等着这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会说出什么来。

  “譬如旱灾、水患,哪一样是由人心而起?若是由人心而起,为何佛却将这苦难降诸于无辜百姓之上?佛法教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解脱于凡尘而至极乐世界,那么极乐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有谁见过吗?”

  法章旁坐着的二弟子常幻顿时坐不住了,就要站起来理论。法章按住了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让顾乔说下去。

  “多年前,我曾随父亲到廉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心目中的廉州是一个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地方。到了夏收的时候,田间金灿灿的麦子一眼望不到边际,家家户户有田有房,安居乐业。如今的廉州,饿殍满地、民不聊生。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那时的廉州就是极乐世界。

  佛祖保佑,今天我们能有一口饭吃,有一个地方睡觉,还能聚在这里听大师讲经。对于那些在这场大灾中死去的人来说,我们这里也是极乐世界。”

  众人听了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如今大家这么苦,还说是极乐世界,这个年轻人满口胡言。

  有人嚷起来,“我们有家不能回,有一口饭吃,那都是靠了法章大师的救济。可法章大师能救济我们多久呢?还不是过一天算一天,哪里是什么极乐世界!”

  顾乔笑了笑,反问他,“跟着大当家的二当家的他们去打家劫舍就有肉吃、有钱拿,你为何不去?”

  “怎么能做那种事呢?刚开始是不去要挨打的,后来法章大师把全部家当给了那些人,就是为了我们可以选择不去。我们还去,那还是人吗?”

  “明知去做坏事有肉吃、有钱拿,就为了报答法章大师的恩情,就选择忍饥挨饿,已是心有菩提了。” 顾乔环顾四周,“心有菩提即可成佛,心有菩提,此处即是极乐。”

  法章满脸慈爱地点点头,“心有菩提即可成佛,小施主言之成理。”

  “我们既已成佛,此处既是极乐,那我们怎么还是感到痛苦呢?” 又有人问。

  顾乔换了一种激昂澎湃的语气,大声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不渡我,我便自渡!此处不是极乐,我们便自己去寻找极乐,找不到我们就自己创造极乐!”

  这些本分的庄稼汉都是有田就种,让交租就交租,过不下去了就跑到山里来躲起来,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说过要自己去寻找和创造,都愣愣地看着顾乔。

  顾乔继续说:“七十年前,太祖皇帝征战天下,把我们从蛮夷残酷的统治中解救出来,建立了大昊。七十年后,我们在帝国的盛世中却经历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灾难。廉州也许地处大昊的边陲,但我绝不相信廉州的百姓就应该低人一等,就不配享有这大昊盛世的繁华!”

  大伙儿听了这话都热血沸腾,顾乔看大家的情绪已经酝酿得差不多了,用眼神给常灵递了一个信号,然后举起拳头喊道:“佛不渡我,我便自渡!无人救我,我便自救!”

  常灵和她周围的几个人适时跟着举起拳头喊:“自救!自救!”

  众人听了顾乔的话,本就有些心潮澎湃,这时在常灵等人的带领下,呼喊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