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大·司马>第1284章

  “给他找个好地方,把他葬了吧。”

  陈骞在领命的同时也不忘向司马昭请示一件很重要的事:

  “墓碑上应该怎么写?”

  蹲在原地想了一会儿之后,司马昭站起身默默的说道:

  “什么都不要写,以免日后为人所利用。”

  等到陈骞带着诸葛诞的遗体离开之后,贾充便拿着一封书信来到了司马昭的身边,并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他:

  “大将军,这是从诸葛诞的书房内搜到的,下臣询问过蒋班和焦彝,他们说这是尚书王经递交给诸葛诞的。”

  “王经?”

  一听到这个名字,司马昭当即就想到了这个王经就是曹髦身边非常宠信的心腹,而这封信的内容,正是密报于诸葛诞司马昭即将领兵讨伐的内容。

  看完信之后,司马昭将写有王经亲笔书信的布帛折叠好,然后丢回到了贾充的手中:

  “这早就是明摆着的事实了,有没有这封书信都一样……”

  而与此同时,曹髦派出城中慰劳司马昭的内侍刚巧看到了这一幕,他急急忙忙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曹髦,曹髦获悉后大为惊恐,他深怕司马昭会揪住这件事来对自己不利。

  一旁的王沈则保持着非常冷静的头脑,他对曹髦建议说: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向司马昭表示您的诚意了……”

  曹髦的眉头一皱,但是也明白了王沈的意思。

  不久,曹髦就公开下诏于司马昭,褒奖了他此战成功平定叛乱的功绩,随后又在诏书之中格外凸出了他对诸葛诞叛乱的痛斥,并下诏司马昭可以全权处理诸葛诞的罪行。

  司马昭听后淡淡笑道:

  “陛下这么急于和诸葛诞撇清关系,也未免太过心虚了吧。”

  不过,有了曹髦的这一道诏书倒是也给司马昭提供了方便,因为他要接着如何处理此次叛乱一事来警戒那些不安分的人,曹髦的诏书给了他正当的名义,处理起诸葛诞的战争责任问题也就不显得司马昭公报私仇了。

  之后,司马昭宣布夷诸葛诞三族,但是所有追随其造反的将士只要真心悔改,就可以免于一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数百名将士不愿意投降,司马昭便公开将这些人处刑。

  在对待如何处理吴国战俘的问题之上,钟会对司马昭说道:

  “这些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是现在迫于形势投降了我们也不会真心为您效力,将来一旦有任何的变故,他们必然会反叛。依下臣之见应当将他们尽数活埋。”

  可司马昭却摇了摇头:

  “不,正因为他们非我魏国人我才更要善待他们,放他们回去宣扬我司马昭的仁德,这也是为了日后我们能够消灭吴国而打下基础,我也要利用这件事来一点一点凿破吴国人对他们主君那坚不可摧的忠心。”

  随后司马昭下令善待这些吴国的降卒,有伤病的一律予以和魏国人同等标准的医治,然后将他们陆续遣散回国。

  然而当他们走到三河之时,大多数的吴将和士兵都害怕回去会被孙綝残杀,所以都表示不愿意回去,于是司马昭将他们就地迁居于三河。

  至此,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叛完全落幕,从此淮南地区再也没有发生过针对司马昭政权的叛乱,而诸葛诞的死亡也标志着最后一个愿意为曹髦效力的掌权之人覆灭,从此司马昭在朝局之中的地位稳如泰山,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十):得胜归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二月末,由诸葛诞所掀起的第三次淮南叛乱,在历时半年之后,在司马昭的亲自征讨之下得以平息,司马昭自始至终都在把握着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原本双方加起来约五十万的庞大数量兵力,放眼整个三国时代都是极其罕见的阵势,却并没有在淮南和豫州发生大规模展开式会战,而是立刻就诸葛诞的全部主力压缩于寿春城内,使得战火没有过多殃及无辜百姓。

  再加上司马昭战术运用得当,整个战役过程魏军总共死伤越两万余人,而吴军前前后后投入的兵力总计十万,双方兵力几乎是一比一,这也是围城攻坚战争史上少有的范例。

  在寿春处理好全部的战争后续事务之后,司马昭将整个扬州的军政大事暂时交由陈骞处理,然后他亲自来到项县对曹髦和郭太后禀报此次平叛战事的经过。

  虽然内心对于司马昭能够以如此小的代价获胜并不感到开心,但是曹髦还是不得不表现出非常满意的神情:

  “爱卿此番辛苦了,能够有大将军这样的贤良忠勇之才为我大魏之擎天柱石,实乃是上天赐福于朕。”

  司马昭跪在地上十分恭敬的俯首叩拜道:

  “微臣身为大魏臣子,理应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之所以能够平定诸葛诞之乱,也全都仰仗于陛下与太后的天威,微臣不敢擅自居功。”

  之后,司马昭又对曹髦和郭太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