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大·司马>第1134章

  司马师答:

  “陛下已经下诏,命昭弟统筹此次平叛的所有战事细节,但是我和昭弟都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能够被平定,所以昭弟是不需要亲自南下的。”

  一听到司马兄弟都不会亲自到豫州坐镇指挥,王肃这才稍稍定了定心,不过他很快就想起了竹简之中所写的另一段文字,心中刚刚放下的石头又再度悬了起来:

  “不,如果你们兄弟俩不去的话,那无论是谁都会失败的……”

  “您说什么?”

  跟随王肃身边学习多年的司马师,很清楚王肃虽然是饱学之士却不擅兵戈,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极少参与战事上的讨论,不过此次他居然如此直白的断定,除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平定这次叛乱,着实让司马师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儿。

  就连司马师自己也不清楚,听了王肃的这段话后,他先前的慢慢信心居然开始动摇了……

  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正月底,毌丘俭与文钦在寿春城西构筑祭坛,两人与麾下诸将歃血为盟,立誓要挥师北上直捣洛阳,除去奸佞篡政之臣,解救皇帝太后于苦海。

  之后毌丘俭便和文钦率领多年来培养的六万精兵,只留下三千老弱镇守寿春。

  对此邓艾早有预料,他在和诸葛诞取得会师之后,早在毌丘俭和文钦誓师之前就到达了慎县。当时邓艾认为毌丘俭和文钦很有可能会先行西渡颖水,然后经由河岸先取汝阴,并直达项县,进而威逼许昌。所以邓艾向诸葛诞建议,大军也渡河扎营于西岸,如何以来便可阻挡毌丘俭和文钦的势头,更会令他们措手不及。

  可诸葛诞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慎县是颖水东岸的坚垒屏障,而叛军此刻的气焰正盛,若是把大军尽数调往颖水西岸驻扎的话,根本无险可守,反而会陷入被动。

  为此两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析,最终邓艾拗不过诸葛诞,只好自行率领半数人马渡河。

  令诸葛诞没有想到的是,叛军果然没有沿着颖水东岸北上,而是渡河之后再北进,结果与邓艾的两万守军在与慎县隔河相望的空旷地带发生了遭遇战。

  虽然邓艾早有准备,可叛军的数量超过了邓艾,且士气异常高涨,使得邓艾陷入了苦战。

  在抵抗叛军的同时,邓艾也派出传令前往慎县向诸葛诞报信。

  然而邓艾所派出的斥候才刚刚到达颖水之畔便被毌丘俭一箭射死,因此书信并没有传达到诸葛诞的手中。

  毌丘俭从斥候的身上找出了邓艾的亲笔信,发现里面所写的并非是让诸葛诞尽速驰援的内容,而是让他务必坚守慎县,千万不能轻易离开城垒。

  看到这样的内容,毌丘俭对着站在自己身后的神农笑道:

  “正如先生所料,邓艾他果然猜到了我们的意图,若不是仲若将先生举荐于我,恐怕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察觉到。”

  神农淡淡笑道:

  “诸葛诞虽然有些小聪明,但是与邓艾相比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此次作战我们真正需要提防的是邓艾,而诸葛诞则可以成为我们利用的棋子……”

  与此同时诸葛诞也并非是个反应迟钝的人,即使实在没有任何情报的境地之下,他还是敏锐的感觉到河岸对面似乎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决定派人去探听情况。

  而斥候回来之后所禀报的内容也恰恰应和了他的猜测。

  这下子诸葛诞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邓艾的意见,于是急忙调军准备渡河驰援。

  就在诸葛诞将大军从慎县城内调出之际,事先埋伏于道路两侧的文钦父子率领五千余人对其发起了突然袭击。

  此时的诸葛诞自知自己已经中计,主动放弃了慎县这座壁垒被迫与敌人展开野战,这已经让诸葛诞所部的士气受到了一些影响,但诸葛诞又迅速认清了现状:

  文钦的人马不过五千人左右,而自己手中的兵力是他的五倍,自己完全有能力将其反歼灭,破坏敌人的阴谋。

  为此诸葛诞亲自跨上马背率军与敌交战,而敌军一员手执长剑的银盔将军也骑马朝着诸葛诞冲了过来,两人在阵前你来我往交起了手。

  在交手的过程当中,诸葛诞意识到眼前的敌人无论是剑法的套路还是身形,都十分的熟悉,好像自己不久之前见过他一样。

  还没有等他想太多,银甲将士便将诸葛诞打落马下,就连手中的佩剑也失落在地。

  落下马背的诸葛诞还没有等他站起身,敌将手中的剑就已经抵到了他的眼前,并且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

  “真没想到多日不见,你的剑术还是没有长进呐……”

  听到敌将的声音,诸葛诞瞬间就回想起了先前在书房里和自己见面的那个执剑男子。

  他抬起头仰视着银甲武将,清清楚楚的看清了他的脸庞:

  “你到底是谁?”

  银甲男子淡淡笑道:

  “你现在应该问的不是这个吧?不求我饶你一命吗?”

  诸葛诞丝毫没有屈服的意思:

  “我的话还是像上次一样,要杀就杀吧!”

  银甲男子听后不仅没有动手,反而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