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海晏>第120章 秋思

  忙完了大燮皇帝的登基大典,好不容易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已经入了深秋,这期间,长笙还带了老黄他们一帮人去了几次九嶷山看望魏淑尤,赶回中州的时候,金黄色的梧桐叶已经落满了翰洲城。

  “李肃吉祥,李肃吉祥。”

  长笙正窝在暖阁的软榻上逗老黄的那只贱鸟,一抬头就见李肃刚下了朝往进走,身后的阿成还抱了一大摞书卷,忙坐了起来问道:“你拿的那些什么东西?”

  阿成将东西往桌子上放下,回过头来朝长笙笑道:“笙少爷还是自己问咱们爷吧。”

  福叔带着几个宫人进来给李肃脱下朝服,长笙走过去随手翻了几下,密密麻麻的一堆文字,看了第一眼就看不下去,“这些都是什么?”

  李肃说道:“我让礼部准备大婚时候要用的东西和一些礼仪,都在那上面了,一会儿我看的时候念给你听。”

  长笙莫名其妙:“大婚,是谁要成婚了吗?”

  话一说完,福叔和几个下人就不由自主的朝他看了过来,长笙一愣,看了眼李肃,李肃有点没面子似的皱了皱眉,瞪了他一眼,长笙心里‘咯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当时李肃跟他说‘我们成亲吧’的时候,长笙只当他是随口一说,毕竟两个大男人,私下里再怎么着他也觉着没所谓,可一旦这个事情摆到台面上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李肃如今是中州的王,掌管海峡以西所有权利,主君若是大婚,那必须得要昭告天下,他也是一年多前才稳住了中州势力没多久,朝廷上还有不少个野心勃勃的老臣等着揪他的把柄,原本他俩这隐晦的关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少被那些所谓的文士拿出来闲谈,一些个不要命的还专门把长笙当作攻击对象往外流传出不少难听的闲言碎语,这些事情长笙自然都是不会在意的,虽然李肃也没说什么,可那些难听话没传几天就再也听不到了,而且那帮嚼舌头的文士一个个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长笙知道,这事肯定是李肃私下给解决了,他也懒得问,只觉得那帮人就是活该。

  可君主大婚,王后居然是个男人,这事若是传了出去,铁定会成为定西王这一辈子都抹不去的黑点,至少长笙是这么想的,不管他们私下里再怎么乱来,总归李肃是不可能娶女人的,他倒是不怕被别人诟病,可若是今后,乃至百年后,中州的臣民们都用这事来戳李肃的脊梁杆子,长笙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啊!”长笙叹了口气,等福叔一帮人都退下去,他往李肃身边坐下,此时李肃已经翻开那摞高高的书卷开始看了起来,他赶紧用手将他翻起来的书页压了下去。

  李肃看着他:“?”

  长笙问道:“你当真?”

  李肃眯了眯眼睛:“你以为我跟你开玩笑么?”

  长笙认真道:“我觉得没有必要。”

  李肃挑眉:“你难不成今后还想红杏出墙不成?”

  长笙轻轻踢了他一脚,说道:“瞎说什么,我只是觉着,我们现在这样就挺好的,我并不想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李肃有点恼怒道:“你觉得跟本王成婚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长笙赶紧解释道:“不是,我就觉得吧,我们两个,大男人,是不是。”他有点难以启齿的说道:“我也不是忌讳世俗之见,就是怕你以后落人诟病,你不觉得吗?”

  李肃冷哼一声:“这中州上下,除了你之外,谁还敢诟病我?”

  长笙摇头道:“其实按道理,你应该娶一个贵族家的小姐做你的王后,然后为了笼络大臣,再纳不少妃嫔充盈你的后宫,你应该儿女成群,等过上几年,你可以从他们中间挑选最合心意的儿子立为太子,将来继承你的王位,这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一生,可是如今这些肯定是不会有的,但说到底,都是因为我的缘故,你我私下里不管如何,他们现在反正也不敢说了,可一旦这件事情被昭告天下,那就明摆着你将来的几十年后王位无法延续,那帮本就有二心的元老还不得步步紧逼,饶是他们再翻不出什么大浪,可到底会对局势有所动摇,我们何必再给自己寻这些烦恼,你觉得呢?”

  李肃没什么表情的看着他,问道:“说到底,是你不愿意,是吗?”

  长笙赶紧道:“哪有,我怎么会不愿意!”

  李肃:“那你担心那么多做什么?”

  长笙操心道:“还不是为你着想。”

  他说着,往李肃那边靠了靠,然后伸手将他抱住,说道:“其实我一点都不在乎形式这种东西,只要我们两个都在彼此身边,这就够了,再说,我一个大男人,人家要是提起我的名字,就会说,那是定西王的‘王妃’,我才不想要这么娘们唧唧的称呼。”

  李肃被他逗笑了,问道:“那你想听别人怎么称呼你?”

  长笙直言不讳:“怎么着也得叫一声‘王夫’吧!可是这样又显得我爬到你头上了似的,没来由让人家觉得定西王惧内!”

  李肃道:“你本来就是本王的王妃,害什么臊。”

  长笙嫌弃道:“我可不要当你的王妃,更不要做你的夫人,我是个男人!”

  李肃笑道:“哦,是么,可我看你每晚倒是挺享受夫人的待遇。”

  长笙:“......”

  他一把将李肃推开,厉害道:“没得说了是吧!”

  李肃将他手握住,温言道:“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若是实在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你,长笙,我想跟你成亲,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是不想委屈了你。”

  长笙道:“不委屈,有什么委屈的?我可是太始皇帝的亲弟弟,谁敢给我气受?”

  李肃在他脑门上敲了一下,终是没再说什么。

  成亲的事情就这么‘暂时’翻过去了,至少李肃后面好久都没有再提了。

  很快就进入十二月中旬,中州的冬天,似乎真的不是很冷,不少花都没有开败,金黄色的梧桐淌的遍地都是,今日一大清早,长笙就带着仲伯老黄还有那只贱鸟上翰洲城采买东西,其实宫里什么都有,但几个人都不大愿意要,一来李肃赏赐的东西太过贵重,他们用不上,二来,终归是要彻底的走了,可能今后都没机会再来中州了,所以走之前去翰洲城里逛一逛,往后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五月初的时候,老黄带着魏青和仲伯从九嶷山送完魏淑尤下来之后就去了东汉找长笙,长笙杀了刘斐,老黄他们又带着刘斐的脑袋送去魏淑尤墓前给他赔罪,后来长笙要带光明军随李肃一起回中州,几个人也就跟着去了,一直待到现在,终于也准备走了。

  “就不能多待几个月,过了年再回九嶷山还不是一样的吗?”路上的时候,长笙脸上不怎么高兴,仲伯老黄他们都是看着长笙长大的,在长笙心里,他们跟老王爷还有魏淑尤一样,都是自己的亲人。

  老黄今年都七十好几了,可能是常年练武的缘由,看起来倒是比刚过六十的仲伯还要年轻不少,捻了一把白胡子,他说道:“得了,什么时候回去不是回去,迟早都得走,还不如早走,赶着新年回去,还能陪淑尤那小子一块过个年。”

  仲伯笑道:“羽少爷,你在中州待着,定西王对你好,咱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不管什么时候,你身边总归有个人陪着,可是王爷他,咱们要是不去,他身边也没什么人,姜行和管冲那帮孩子,也不能总让他们时常过去,毕竟他们还年轻,还有许多事没做呢,跟着定西王,将来都是封侯拜相的人,王爷也不会愿意看到他们为了他耽误自己的前程,光是魏青一个,他不愿意留在中州,非要去九嶷山陪着王爷,也是没办法的了,可不能再多一个了,否则王爷泉下有知,都不会安生。”

  长笙闭了闭眼,才说:“是我思虑不周了。”

  老黄一笑,伸手一把将长笙的脖子搂了过来,大声道:“行了你这小驴蛋,别想了,有时间多来九嶷山看看我们,你大哥殷康现在不也住回九嶷山了吗?他跟淑尤那小子关系很好,我们俩老东西以后要是不在了,就把陪着魏淑尤这差事交给殷康,你啊,多去玩玩就行。”

  长笙有点受不了他这种现实主义的悲情,怕是老黄再说下去,自己又会没出息的哭出来,这里可是在大街上,他不想在人堆里把脸给丢了。

  第二天晌午,老黄,仲伯和魏青就动身准备启程,长笙带了几个光明军的副将前来相送,走之前,老黄特意将贱鸟给长笙留下来,说道:“黄老爷这辈子也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就一把大刀和这只鸟,大刀跟了我五六十年,给你你也提不动,这鸟还行,也不算太贱,跟了我不少年,往后咱们指不定什么时候再见呢,把它留给你,记得没事想想老爷我。”

  长笙点头,把贱鸟连着笼子提了过来。

  老黄叹了口气,沉声道:“一晃都十五六年了,真快啊,我记得当初老王爷把你引过来见我的时候,你才这么大点。”他说着,伸手在自己腰上比了个高度,感叹道:“岁月真不是个好玩意儿,倘若淑尤还在的话,想必这会儿看到你......嗨,不说了,小驴蛋,记得常来信给你黄老爷,记住了!”

  长笙伸手将他狠狠抱住,说道:“放心吧,我会常去看你们的。”

  老黄说:“当年你第一次学刀的时候虽然是老王爷教的,可说到底,真正让你学成的却是老爷我,往后这日子虽然太平了,可也别忘了我教给你那些东西,指不定什么时候我就来试试你,到时候你若是不长进,小心我过来揍你!”

  长笙搓着鼻子笑出了声。

  “行了,我们走了,你回去吧,别送了。”几人翻身上马,老黄冲他招了招手。

  长笙仰头道:“去了九嶷山告诉我兄长一声,就说我想他,会常去看他的。”

  老黄道:“知道了,有那个心就行,来不来的,都没所谓。”

  长笙转过头去,朝另外一边的人说道:“仲伯,您多保重,九嶷山天气潮湿,下雨的时候记得多穿几条裤子,小心你的腿,别再受凉了,魏青,替我照顾好他们二位,我一定会再去看你们的。”

  身后跟来的几名副将纷纷上前告辞,没一会儿,几骑人马就卷着梧桐叶扬长而去。

  九嶷山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和东陆一样落满了大雪,可长笙觉着,中州像是永远停在了深秋里,就像那些永远不会消逝的记忆和思念一样。

  他转身,朝着身后的宫门一步一步慢慢的走着,没多久,就看见不远处的尽头,有个人穿着一身青色长衫,正静静地站在那里凝望着他,长笙朝他笑了一下,李肃招了招手,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