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海晏>第110章

  横渡战场收到来自楚关消息的时候,才是五日之前,可前些日子殷康带了一百神策军前去黄岐谷探路的时候遭到了中央军的大片围堵,至今不见踪影。

  赵玉清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前去寻找未果,正欲将近况写给楚关和金帐宫的时候,才想起来楚关的来信,然而在看到里面内容的时候,他险些惊的从马背上栽了下去。

  西汉攻势一直猛烈异常,此次联合番邦十八部落近五十万兵马倾巢出动,将铁浮屠和神策军的脚步逼的一直未能动弹分毫,前些日子,中央军两千人马又将神策军在黄岐谷围困了近十日之久。

  大雪封山,夜路很不好走,金帐宫原本补给的兵马足足行了半个多月的路程才折道黄岐谷,而后与中央军拼杀了三日三夜,才终于从边道杀出一个狭窄的包围圈,将殷康和仅剩不多的三十余人马救了出来。

  漫山都是伏尸,大风吹的刺骨,殷康银衣墨刀从火光中浑身是血走出来的时候,正看到一道纤细的人影站在军队尽头背对他而立。

  十日全凭雪水调命的人此刻走此路来脚步虚浮的必须由人搀扶,似乎时分惊讶来人的身份,隔了好久,殷康才说:“青君姑娘。”

  青君慢慢转过身来,将头上巨大的风帽猛的一扯,皱眉道:“世子。”

  殷康一笑,“不想竟是姑娘亲自前来,多谢了。”

  青君:“原是平让朱先生带着三千人马先过来,我带了九百人后脚跟上,但路上听说世子被中央军围困,便折道亲自过来一趟。”

  殷康自嘲道:“一直以为黄岐谷地势地貌偏远平缓,不为兵家所利用之地,汉军攻势太猛,本想着看是否能从此折道前去突围汉军,却不想被他们两千人马早一步埋伏在此,倒是我大意了。”

  青君似乎有什么心事,脸上一直愁容不展,“不说这个了,好在此次世子有惊无险,我也好回去之后跟平有个交代......世子,我此次亲自前来,是有一事要亲口告知世子。”

  殷康察觉到她神色之间的凝重,不由得忍不住握紧了双拳,摆手拒绝了士兵递上来的水,沉声道:“姑娘请说。”

  “十五日前楚关来了消息。”青君朝前走了两步,开口道:“东汉帝刘斐亲自监军,光明王战死三河战场,光明军折损巨大,三王子战不能及,楚关险些失守。”

  ......

  “你说什么?”

  灯火下,殷康一张脸转息间一片煞白。

  青君点头,强调道:“金帐宫一直未能收到世子的来信,加之横渡战事紧张,想着世子定是还未能及时收到楚关的消息......世子,光明王十五日前战死三河战场,如今尸首已经被火化完送去了九嶷山,定西王接管三军驻守楚关,中州的军队由一名姓梁的将军率领将东汉大军逼回了汴京,这个定西王不是别人,正是四年前从西汉消失的红缨将军!”

  似乎没有听到青君后面的话,殷康本能的微一偏头,继续问:“你说魏兄他......”

  青君叹气道:“东汉军这几年一直在光明军的手中讨不了便宜,即便是后来得了中央军的部分支援,也依旧拿不住魏淑尤,前些日子刘斐带着魏氏先祖二十三人的牌位摆在战场之上......光明王直到死前都没有还手过。”

  没等殷康说话,青君又道:“故去的已然无法扭转,世子,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摸清这个定西王真正的目的,已经死了四年的人突然出现,一出手便是直捣东汉的老巢,谁都能看的出来此人的实力和野心,他手中足有十万金甲武士,又是曾经西汉的臣民,倘若他此次前去救援光明军只是一个幌子,要是联合起西汉来,我们恐怕会十分棘手。”

  殷康感觉自己眼前好像有些晕的厉害,一时间腿软的根本站都站不稳,耳边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进去,再加上体力实在是耗尽,必须得依靠这身边的士兵才能勉强支撑一下。

  青君叹了口气,觉着再多说的话恐怕有些不妥,便吩咐士兵将他先扶好上马赶路,忽然一阵马蹄声从不远处传了过来,黑暗之下听脚步声约莫有三五十人的样子,一瞬间,所有人都忍不住提高警惕,战士们纷纷拔刀的瞬间,就听有人大喝一声:“殷康!”

  赵玉清几步便大跨到他跟前,也不顾周围站满了人,顺势一把将他搂紧怀里,都没来得及感受重逢的喜悦,朝青君道:“没想到竟是姑娘亲自前来,多谢了。”

  青君似乎没眼看眼前的两人,只微微点了点头,说:“你们恐怕还不知道楚关那边的事情吧,我已将楚关之事全部告知了世子,他们被困的太久,你先带世子回横渡,待我稍后整好兵马再去横渡与你们汇合。”

  赵玉清点了点头,将把全身力量都寄托在他身上的殷康半抱半拖着带出了人群,士兵们收拾好了战场,青君朝一旁的年轻将领吩咐道:“张远,你先去告诉朱先生一声,让他先秘密联系长笙王子问清楚楚关那边的事宜,我们派出去的探子尽快让他们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于中州的消息,再查一查远征军那个姓梁的将军跟东汉那边到底是什么进展,三日之后你将所有事情尽快回复给我......其他人,跟着我一起去横渡。”

  夜色极深,荒草秫秫作响,马蹄声惊醒了夜枭,踩着一地鲜血飞过。

  寅时。

  长生殿内依旧掌着长明灯,年轻的帝王双肘支在偌大的案几上撑着额头,空旷的大殿内唯余无尽的风声飘荡,伴随着那一丝极其危险的气息,值夜的下人正在一旁小心的候着,谁都不敢发出一丝声响,仿佛连呼吸都跟着慢了。

  良久,皇帝抬起头来,火光照映下他原本才刚过而立之年的面容竟显得十分苍老,一双眸子隐现着淡淡的血丝,他一身明黄色绣祥云龙纹的袍子已经变得有些皱巴巴,袖子上零星点点的落满了墨渍,伸手揉了揉眉心,赵玉锵哑着声问道:“什么时辰了?”

  宫人轻声道:“陛下,刚过了寅时三刻。”

  赵玉锵伸手将那足有小山高的奏折轻轻扫过,而后又将近几日刚送过来那几封十分重要的八百里加急再次看了几遍,忽而牛头不对马嘴道:“今夜鹿台那边谁在监军?”

  宫人想了半晌,才说:“是京畿殿的陆小将军。”

  赵玉锵点了点头,露出一个还算满意的笑容,过了会儿,又说:“这灯有些暗了,去再添些尸油过来。”

  宫人静了半晌,才为难道:“陛下,尸油已经全部用光了,若是再杀那些奴隶的话,恐怕会耽误了鹿台的进程。”

  赵玉锵想了想,才恍然大悟似的点了点头,说道:“那算了,先留着他们的命,等建完了鹿台再杀不迟。”

  宫人将脑袋垂的更低,不敢说话。

  “去,把丞相给朕传进宫来。”赵玉锵忽然说。

  宫人一呆,赶紧道:“陛下,半个时辰前,丞相才刚从宫里回去......”

  赵玉锵忽然偏过头来朝他微微一撇,宫人没来由打了个寒颤,赶忙道:“是,奴才这就去传丞相。”

  外面更深露重的厉害,还好利道元压根就没回去,而是在宫外停着的马车上将就着眯了一会儿,小太监出来的时候简直是苦不堪言,道:“丞相大人恕罪,实在是陛下他......奴才也是没办法啊。”

  利道元这几年也跟着老了,眉间重重的一道褶子让他看起来像是多了一只眼睛,更显得原有的一双眸子奸猾又毒辣,听着太监传话,倒也不觉着惊讶,总归这几年经常都是这样,他们这位陛下,连半夜起来解个手可能都会传某个人进宫来侍候一番,更别提什么其他事宜,子时的时候利道元跟几位元老院长老刚就北陆和中州一事议完退下,他原本想着没几个时辰就要上朝,便在这将就一会儿等下了朝再回去,却不想还没等他睡沉,这传召的口令就又来了......

  还好是没回去,利道元想着,跟着小太监一同去了长生殿。

  自前几年梁国英被北境之王所杀,李宗尧被流放至平沙川后,元老院五大元老仅剩的三位在朝堂之上已经压制不住这几年越来越张狂的宗亲,皇帝本就亲近这些宗室,几年下来,导致他们几个元老的地位已经一年不如一年。

  霍乱横起,不少州县这些年也频频爆发出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朝廷焦头烂额之余,他们这几个手上本就没有兵权的长老更是混的艰难,从前李宗尧手中的兵马悉数都分给了宗室和几大将领,说白了,他们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跟普通文臣已经没什么区别。

  前脚刚埋进殿门,后脚便见有个宫人上前来有些为难的看了利道元一眼,诺诺道:“丞相,陛下吩咐了,让您回去吧,他已经睡了。”

  “......”利道元先是愣了愣,随即忍不住低笑了开来,身后是顺着大道刮进来的长风,他一把年纪,没披大裘,却也不觉着冷,冷冷道:“知道了,烦请公公告诉陛下一声,臣就在这殿门外等他醒来!”

  宫人继续为难道:“丞相大人,那,那奴才就只能等陛下醒来之后再与他说......”

  利道元倒是没反驳,重重的‘恩’了一声,袖子一甩,站在风雪中静静等候。

  霜雪落得整片王域一片苍白,灯火通明之下越发显得紫荆大道上一片银光闪闪,利道元抬头看向北边的天际,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只觉着那几颗星好似又跟着亮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  先放这么多,来不及了,明天尽量多更点,下面基本上就都是两个人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