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海晏>第102章

  下午的时候风雪才渐渐停下,暴雨今晨的时候就已经止住了,残艮的战场上,整片天空都是一片灰沉沉的压抑,血腥味浓的化不开去,越发显得楚关城楼一片萧索的颓败。

  今日城内的百姓出奇的多,大半都是前来给大营的军队送粮食的,他们没有太多的东西,这家拿几个鸡蛋,那家兜一笼馒头,士兵们被这番热情弄的有些措手不及,一个个都红了脸却不敢伸手去接,魏淑尤正准备下城楼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盛况——一个看起来才十四五岁的小兵正推搡着大妈递来的鞋底......

  “哎呦小伙子,你跟我那小孙子差不多大,我这鞋底本来是给他纳的,可惜我那孙子的脚底板尺寸被我给量错了,这纳的小了他穿不上,给你穿上正好合适......哎,不辛苦不辛苦的,本来也就不是特意给你的,这不是我那孙子穿不上才给你的嘛......拿着吧拿着吧,你看你那鞋,破的都快露脚趾了,天气这么冷,没有一双好鞋还怎么行军打仗......没事的,我不告诉你们头儿不就行了......”

  那小兵说什么也不肯接在,他旁边还有上百名士兵也正以同样的方式拒绝着这帮热心百姓的慰问,魏淑尤看的不由失笑,朝一旁的姜行招了招手,说:“下去查一下,现在有多少人的物资补给有问题,再查一下我们还有多少库存,给他们把行装都添置上,天气这么冷,穿不暖还怎么跟着本王打仗。”

  姜行一愣,笑道:“王,这个月才中旬,初月的时候才刚发了补给,再怎么着也得等到下个月初呢。”

  魏淑尤一呆,啧啧了两声,打眼看了一下那小兵的脚,不由奇怪道:“那小子怎么回事,穿个鞋这么费的?”

  姜行眼神没魏淑尤好,看了半天才看清那小兵的模样,说道:“您说他啊,这孩子我知道,今年入冬刚被蒙奸从北陆带过来的,十几年前就没了爹娘,就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弟弟跟他相依为命呢,咱们每个月发的那些东西,全都被他塞给那个弟弟了,自己成天整的可怜巴巴的。”

  魏淑尤皱眉:“他弟弟做什么的?”

  姜行:“不做什么,就一普通老百姓。”

  魏淑尤来了火气:“那军用物资是能随便送人的吗!”

  姜行忙道:“王,那孩子是真的可怜,他那弟弟,这里。”他指了指脑子,一脸苦闷道:“有毛病.......什么都做不了,又只有他一个亲人,净靠着他养活了。”

  魏淑尤:“他那弟弟人呢?”

  姜行说:“咱们大军走到那,他那弟弟就跟到哪,一般都不会轻易出来的,一般都把被褥什么的在身上背着,晚上睡觉随便找个避风的地儿棉被一裹,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魏淑尤叹气道:“算了,你再找人给他多发一套补给。”羽×兮×读×嘉。

  姜行却摇头道:“那不行,咱们这些库存都是有定数的,少一件多一件都是有数的,咱们不能因为他可怜就给予特殊照顾,要比可怜,现在这世道,谁不可怜......再说了,北境王给咱们的这个月物资都还没到呢,想给也给不了。”

  魏淑尤有点不大忍心,说:“年纪看着也不大啊。”

  姜行点头:“是啊,才刚十五。”

  魏淑尤凝眉道:“什么时候连孩子都开始跟着咱们上战场了?”

  姜行:“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还多着呢,都是之前蒙奸从北陆征兵完后带过来的,这帮孩子别看年纪小,上了战场可能拼命了,没办法,不打仗的话,就只能饿死,还不如多杀几个汉军的人头,到时候就算是死在战场上,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魏淑尤什么都没说,叹息着摇了摇头。

  斥候快马从城门掠了进来,手中晃动着红色的小旗子,高呼道:“蒙将军回来了!”

  姜行笑了笑,朝魏淑尤道:“王,说曹操曹操就到,蒙奸肯定是带着北境王给的物资回来了。”

  不多时,便见一串长长的队伍迎着风雪缓缓朝楚关走来,姜行赶忙带着一帮士兵前去接应。

  长笙是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的,由于过度疲惫,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浮肿,掀着眼皮被窗外的白照的有些刺目,刚准备抬手挡一下光,胳膊瞬间一片酸麻的刺痛,险些疼的他忍不住低呼出声。

  他娘的......

  出来的时候已经换上了一件厚重的暖青色长衫,黑色的大裘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明显是还没睡醒,长笙看着那个朝他大步走来的人时,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长笙!”

  蒙奸忽然伸出手掌在他肩头重重拍了一下,随即不等长笙反应,张开手臂一把将他狠狠抱住,大笑道:“好久不见了,哈哈哈!”

  长笙浑身疼的就跟快散架了似的,被他那一掌打的瞬间清醒过来,哑着声骂道:“这么使劲是要死呢!小爷身上还疼着呢,就不知道轻着点!”

  蒙奸扶住他肩头将他扯开,一脸笑意的说道:“我三个月之前就回了北陆,前两个月都呆在北川,等上个月回北都城的时候,王说你都跟着世子一块来楚关了,这么久不见,可想死我了!”

  蒙奸如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全军的后备补给,他们如今大部分军用的物资都得靠殷平从北都城那边输出,然后让军队沿路隐秘的送过来,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危险的工作,披甲奴当年随着蒙奸一同在京畿殿受过西汉正规化军事训练,对待这种事情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自两年前魏淑尤和殷康接管赤水大军的路线攻打至羌州以后,蒙奸就已经退居二线,成了一名光荣的输送军首领。

  长笙在北都城活活消沉了好几年,这期间也就每每蒙奸回来运输东西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如今他也跟着魏淑尤一同上了前线,再见到蒙奸,感觉心情都不大一样了。

  “啊。”长笙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蒙奸一愣,问道:“这就完了?怎么你见着我一点喜悦之感都没有?!”

  长笙摊手道:“又不是不认识,都这么熟了,哪那么多七七八八的玩意儿,再说了,我累着呢,这会儿没精神高兴。”

  蒙奸大笑道:“长笙,我都听说了,昨日你们跟东汉那场仗足足打了两天,还是你出去领的头是不是?厉害啊长笙,还打赢了呢!”

  长笙本来都忘了昨天的事了,被他这么一提,心情忽然低落了下来,下意识道:“没什么意思。”

  他说话的时候正好有下面的人喊了蒙奸一声,而后离得很远的说了声什么,等蒙奸转过头来的时候,问:“啊,你刚说什么?”

  “没什么。”长笙转头看了看远处的天,太阳都快落下去了。

  “哎,就来就来,等着啊。”蒙奸朝远处回了一声,随即对长笙说:“我先去那边一趟把物资分好,一会儿晚上去找你,你别太早睡啊。”

  等蒙奸跑远了,长笙才叹了口气,准备去找殷康他们,才走没几步,就见魏淑尤站在前面正看着他,他身上有备风吹过的痕迹,好像一直就在那等着。

  “醒了。”魏淑尤说:“怎么不多穿点?”

  长笙捏了捏鼻子,“厚着呢,不冷。”

  魏淑尤点头,“走吧,去吃饭。”

  长笙跟了上去。

  今天的大营有些乱糟糟的,士兵们来来回回的跑着,长笙一路跟在魏淑尤后面,两人都没怎么说话,一进屋子,里面殷康和赵玉清也在,还有朱先生和梁坚几个人,他们正坐在沙盘周围说话,倒是让长笙一愣。

  殷康示意他们继续,走了过来问长笙:“好点了吗?”

  长笙笑了笑:“什么好不好的,就是太累了,睡了这么久,已经好多了。”

  殷康有点不放心:“我怎么看你这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这手怎么了?”

  长笙一看,右手掌心上有一条很深的刀痕,殷康不说他都不知道,那伤口好像被昨晚的雨水冲的都把血流干了似的,此刻皮肉往外翻滚着,却也没觉着疼:“啊,不知道,可能不小心划得,打仗嘛,难免的。”

  殷康叹气道:“你先去吃饭,我让大夫过来给你包扎一下。”

  长笙:“都行。”

  军营里的饭菜都是些比较粗糙的,魏淑尤和殷康疼他,给他的饭菜里埋了不少肉,长笙刚坐下来,就听朱先生在一旁给那边的人说道:“既然梁骁现在已经没了踪迹,最起码要把我们派出去的那帮人还有李宗尧和李淮的尸首先找到。”

  梁坚问道:“您说,梁骁会不会回到西汉那边了?”

  朱先生摆手道:“不会,除非他不想活了。”

  梁坚:“可西汉现在正值用人之际,万一去了还能捡个大将军什么的当当呢?”

  朱先生:“要是能给他将军当,赵玉锵早就将梁骁从平沙川召回去了,哪等的了他亲自上门,再者,护国公一府当年的行事,赵氏早就不信任他们了,不会再给自己找个钉子放到眼前成天担心他会不会是北陆的间谍。”

  一旁的赵玉清面色可能不大好看,梁坚注意到他的变化,小心朝朱先生使了个眼色,赵玉清瞧见了,笑道:“没事,你们说你们的,跟我又没什么关系,我姓殷,又不姓赵。”

  长笙抬起的筷子一滞,抬头看了殷康一眼,发现殷康正巧朝他看来,两人顿时心照不宣——那就是关于赵彻的死。

  其实这个问题他们背地里都悄悄想过,赵玉清其实早就知道赵彻是死在北陆人的手里,毕竟那天晚上蒙奸带着他的三千披甲奴从西汉逃了出去,所有人都说赵彻是被蒙奸杀死的,只有葛晶晶知道,那人不是蒙奸,后来葛晶晶没死,肯定把这事告诉了赵玉锵,登基大典的宫宴上,殷平又忽然现世,所以西汉那帮人应该早就认为哀帝之死跟他们北陆殷氏是脱不了干系的。

  那么这么说来,赵玉清应该也早就已经知道是殷氏的人杀了自己的父皇,只是他应该不确定那人是殷平还是殷商羽罢了,总之不会是殷康,因为他一直呆在九嶷山都没下来过。

  既然知道是殷氏,他还愿意跟着殷氏前去征讨自己的国家......

  若不是因为殷康,长笙早就怀疑赵玉清是个间谍了,而且还是个有点弱智的间谍,毕竟他可是赵氏的嫡系血脉,这么赤条条的对抗自己的老祖宗,也不怕以后死了没脸见鬼。

  这就是爱情吧!长笙想,不过除了爱情以外,还夹杂着其他在内,比如正义,比如......良心!

  西汉当年是怎么对夜北的,殷康不嫌弃他姓赵已经算是最大的容忍了。

  “......但我们有人发现梁骁最后的踪迹好像是在天拓海峡那边,朱先生,天拓海峡那边是什么地方?”梁坚问道。

  长笙险些将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殷康问:“怎么了?手疼?”

  “......没!”长笙赶紧说,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却悄悄竖起耳朵认真听朱先生等人的谈话,却不想朱先生却并不在意梁骁的行踪,只道:“现如今顾不上梁骁了,先来赶紧研究一下昨晚的战况,对了玉清,昨晚是在哪发现那张旗的?”

  赵玉清道:“东汉的那辆冲车下面,那是赵氏的王旗,却出现在咱们这里,要么就是昨夜攻城的敌方里有一部分西汉的兵马,要么就是西汉的兵马现如今已经在路上了......”

  “你先吃,我过去跟他们谈事。”殷康朝他说完,已经走了过去,长笙虽然埋头吃着,耳朵却不松懈。

  “汴州那边清和将军带着铁浮屠一直跟中央军僵持不下,如今是终于要把战场转到咱们这边来了?”梁坚又问。

  殷康说:“现在都还只是猜想,一张王旗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况且他们两方联手也是人尽皆知的事,不管昨晚的兵马里有没有西汉军在里面,我们该有的警惕时刻都不能松懈。”

  朱先生点头:“如今钟树和宛丘他们已经顺利到达贸海港口了,这几日就会动手,不出意外的话,等我们的货到了,再好好打他个人仰马翻!”

  殷康忍不住笑出了声,魏淑尤挑眉道:“朱先生往日里文绉绉的,没想到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朱先生不好意思道:“让光明王见笑了。”

  魏淑尤:“陈夫子他们呢,怎么最近都没有消息?”

  朱先生恭敬道:“陈夫子一直在越州那边跟打理商会的事,此次平先生能将那批药资搬上船,陈夫子出了不少力。”

  魏淑尤点头道:“倒是辛苦了。”

  朱先生笑笑:“多谢光明王关怀。”

  一帮人又开始就昨夜的战况展开详细的讨论,长笙没再听下去,吃完饭就在位置上坐了一会儿,天色渐渐黑下来,长笙就盼着那渡鸦能忽然跳到他窗口,好有李肃的来信,他闭了闭眼,心里忽然划过一丝难过。

  李宗尧和李淮的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击力,这些年来,长笙心里其实一直都在责怪李宗尧,当初若不是因为他,他和李肃也不可能分开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在一起,刚才听到朱先生的话,他也没觉得解气,只是他无法想象李肃在得知父兄二人逝世的消息时会是什么反应。

  不知怎的,他眼前登时出现了十年前大君和阏氏纷纷死在北都城内的场景,刹那间,只觉得手脚一片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