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兰亭>第50章 入仕

  改日再议其实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兰亭暗自想着,毕竟不拉扯上那么机会,也不算是什么两国之间的议和。

  但如此属实也是窝囊透顶,满殿站着的文武重臣还没舒太后一个女子态度强硬,可见若是大梁一直掌握在这些人手上,于一国之运而言,是不会有什么好起色的。

  有些事情兰亭早就谋划过,可先前并未急着说,只是因为朝堂众臣和舒太后都不会去听一个还未亲政的小皇帝的话,但如今趁着这个节骨眼上,或许提个一二,反而也能成事。

  “陛下,没议出个所以然来就证明我大梁不会完全顺着狄戎国的意思,陛下也尽可放心,倒是臣有一事,想与陛下细细商讨一番。”

  霁月瞧了瞧四周,示意夏全带着周围的宫人退下去,待周围人都退了个干净,霁月这才问道:“定安想同朕说什么?”

  “臣以为,与狄戎的和谈,陛下可以放一放,倒是这后续大军凯旋,陛下如何封赏,需要细细考虑清楚,如今陛下尚未亲政,必要时候,可先趁机布置些自己的人脉才好。”

  这个问题霁月之前也曾细细想过,可他从小就生长在皇宫大内,整日里见的无非也就是那几个熟悉面孔,让他培养自己的人脉势力,到底也是有心无力的多,不过他知道,兰亭既然提了,就给他备好了方法。

  “定安有何方法?”只听霁月直接问道。

  “方法谈不上,只是臣觉得,此次出征,除了几个大将领,很多武职小官都是由庶族充任,大梁的世家大族不在乎武官这种名头,何不由陛下向抚远大将军说明了,挑选上几个在渡口立了大功的,也不拘着到底是什么官品,亲自封赏了,左右那些大臣不在乎,陛下也结识了实实在在手里握着些兵权的人。”

  “这主意倒好。”霁月拍手赞道,“他们那些人重文轻武惯了,还总鄙夷习武的尽是些粗人,朕以此徐徐图之,若是将来真的免不了腥风血雨,总还是能有几个人在朕身边帮着打打杀杀一下,不至于全然落到他人手中束手无策,此计甚好。”

  兰亭拱拱手,以示陛下圣明之意,便又听接着道:“朕这几日想着,朝中现在虽是有保朕的人暗中观察着局势,可到底也没有一个同朕亲厚,能直接和朕说的上话的人,有些事情当面不能说,再拖人传个几手消息也是复杂,朕想着,还是要让定安你早日入仕为好,你入了仕,一方面朕也好知晓些朝廷内部动向,另一方面,你是太后她老人家派来的人,打着这个旗号,也不怕后党容不下你。”

  兰亭弯了弯嘴角,他觉得这小皇帝现如今对朝堂之事理解的是越发透彻了,自己既然打算帮助小皇帝重振大统,之前心里那不想入仕的想法,自然也就不能作数了。

  只是入仕嘴上说的简单,他该以什么样的由头,怎样入仕,这是个问题。

  “多谢陛下抬爱,只是如今陛下尚未亲政,同太后娘娘骤然提起,只怕是娘娘也会有所怀疑,陛下想将臣安放在朝堂里,不知是否想到了法子?”

  “这……”霁月迟疑了一下,“确实有些难办。”

  原来是还没想好究竟如何去做,兰亭笑着想道。

  “不过嘛……”霁月转头,看着低头不语的兰亭,向前走了两步,拉近了与兰亭之间的距离,小声道,“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文将军那日出了宫又托人递了条子进来,上面说舒氏一族的远亲借着虞川舒氏的名号在郢州境内欺压百姓,朕看不如找个人将此消息放给北党那边。”

  霁月话说了一半,兰亭便知这小皇帝的盘算,他也小声接话道:“陛下的意思是,北党被除了个方南方大人本就不痛快,借机将此消息放给北党那边,自有人拿此大做文章,倒是太后娘娘和舒大人那边想用自己人处理起来怕是不易,这时陛下再将臣推举出去,臣接手了案子,自然也就站在朝堂之上了。”

  霁月用颇为欣赏的眼神看了兰亭一眼,末了伸手拍着兰亭的肩膀,欣慰道:“定然乃朕知己也。”

  兰亭偏过头正巧与霁月的眼神对上,去年初见霁月时,这位小皇帝身量上还要比自己低上大半头,然而少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晃大半年过去,现如今俩人几乎挨在一起站着,兰亭发现,霁月竟已经是快和自己一般高的模样了。

  霁月看着兰亭与自己对视,但半晌儿也没开口说上一句话,就这么四目相望,心中那种久久未有过的异样感竟又冒了出来,他耳根微红,放在兰亭肩膀上的手垂了下来,又往一边挪了挪,不大自在咳了一声。

  兰亭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失了礼数,忙拱手问罪。

  霁月不大自在地挥了挥手,许是急于摆脱这种尴尬的感觉,他马上换了个话题说道:“只是这件事不要直接通过你这里传给北党才好,不然他们觉得朕与太后不和,眼下这功夫离间了朕与太后,那就大大的不好了。”

  “臣明白。”

  半个月后。

  从狄戎国而来的使臣兴高采烈带着满满的金银财宝,被抚远大将军文秉霖护送着往大梁与狄戎交界的渡口而去。

  随之归来的则是在这一仗功绩不小的庄王霁明和一众在战场上厮杀的有功之人。

  南安城自成门外十里开始,便聚满了自发前来欢迎功臣凯旋的百姓们,入了南安城中,不仅有夹道欢迎的百姓,更有一些世家大族的贵女们,相偕在道路旁的楼阁中注视着入城的那群人。

  霁明生的随了先帝和谢贵太妃的全部优点,虽身穿武将铠甲,却仍是一副读书人的儒雅之感,在战场上厮杀一番,周身也不见有丝毫疲惫之态,反而端坐在马上,自带贵气感又让人忍不住有种可以与之亲近的感觉。

  长得好,气质又好,且还在战场上勇猛杀敌过,这几个条件加在一起,引得前去凑热闹的一众贵女们纷纷朝霁明扔花示好,更有大胆的,直接将自己的帕子扔到了霁明身上,惹得周围欢呼不断。

  霁明这么多年来活的如履薄冰,从没有儿女情长的心思,猛一被这样对待,虽然面儿上还稳着,但心里也被惊的不轻。

  “哎,怎么这些花只往殿下身上扔,我等是一朵都没收到呐。”骑马走在霁明身边的张巨海打趣道,”殿下这次亲事怕是不用愁了,这一下想要和殿下结亲的那些小娘子们,怕是要从皇宫大门排出南安城喽。”

  “将军说笑了。”霁明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场面,正惶恐不已,将军就别拿我打趣了。”

  张巨海听后不由大笑:“好好的姻缘来了,殿下怎么还不好意思起来了。”

  霁明就这样被花砸了一路,直到皇宫门口,因着霁月今日亲自在此迎接,有禁军把守,他这才脱离“苦海”。

  众将士下马卸刀,而后由霁明和张巨海带领着大步向前,拜倒在霁月面前。

  “臣等,拜见陛下。”

  霁月身后站着文武百官,场面之大,是南安城近十年没有过的。只见霁月上前两步,伸手扶着霁明的肩膀道:“快快请起,尔等都是功臣,何须行如此大礼。”

  一众人起身,霁月亲切的拍了拍霁明的手,又朝着张巨海及其身后众人点点头,大声道:“今日朕携文武百官再次迎接诸位凯旋,尔等都是大梁数一数二的功臣,朕特在文思殿设了宴,给诸位将士接风洗尘!”

  一行人浩浩荡荡随着霁月进了皇宫,文思殿中早已备下了珍馐佳肴,霁月坐在上首,霁明坐在下首处离皇帝最近的位置,殿中诸臣饮酒言欢好不畅快。

  霁明早已发现今日这场庆功宴舒太后并未亲临,想是到底还是让他白白得了这功名,正不痛快着。

  不过少了个找茬儿的主,皇帝又是少年,一顿饭吃下来众人倒是觉得轻快不少。

  宴毕,霁月又交代了两句,便放众人回去休息,霁明第一时间要去的自然是谢贵太妃那边。

  谢贵太妃也是早早得了消息,待霁明走到谢贵太妃的寝宫处,谢贵太妃携着淑文公主早已站在宫门口等着他回来。

  “母亲,您怎么站在这里等儿子,今日有风,小心您和妹妹着了凉受了风寒。”

  谢贵太妃满脸激动:“哎,我和你妹妹身子骨哪里能有这么弱,赶紧让我看看吾儿怎么样了。”

  霁明任谢贵太妃牵着进了寝殿,刚一坐下,他便被母亲和妹妹围着,四处打量着自己。

  “母亲,淑文,你们两个是怎么了。”霁明哭笑不得道,“我这不是好好回来了么,没有断胳膊断腿的,连相都没破,倒是你们二人,再这样一直盯着我看,怕是要将我盯个洞出来了。”

  谢贵太妃没好气道:“还不是怕你吃的苦太多了,生怕你真落下个什么毛病。”

  “母亲,我都这么大人了,和将士们同吃同住,人家都没事情,我怎么会有事情呢。再说去打仗不就是要吃苦么。”

  谢贵太妃伸手摸着霁明的脸说道:“话虽如此,但谁家母亲想看着儿子去吃苦的?不过回来就好,听说今天京城里热闹极了,我这个深宫妇人也出不去,要是能瞧上一眼,那就更开心了。”

  “没什么好瞧的,人太多了,吵得我头都疼。”霁明笑道。

  “左右这次吾儿威风凛凛的模样这一路上的人们都见到了,她舒明安想再掖着藏着当没你这么个人,可就大大不行了。”

  “母亲说的是,儿子看这次凯旋,太后娘娘终归是因为儿子在其中有些不高兴,今日竟连庆功宴也未去,只有陛下一人撑着场面。”

  “哼,最好给她气病了才痛快。”谢贵太妃无所顾忌地说道,“今日在宴上,陛下说关于封赏的事情了吗?”

  “陛下还不曾说,不过儿子觉得也就是这几日了。”

  “这次你立了功,受了封赏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在京城,留在朝堂上了,往后有那些大人的助益,搬到他们舒氏一族,让你坐上皇位就是必然的。”

  霁明虽考虑过今后该如何,可霁月前脚将他送去了渡口给了他这么个机会,后脚自己便过河拆桥立即就打起了与霁月身家性命联系在一起的皇位,霁明自觉的很是不好意思,他拥住谢贵太妃的手,不动声色转换话题道:“比起以后的事情,儿子想同母亲说说眼前这桩事,儿子想这次回来,淑文的婚事也该有个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