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结亲>第21章 阴云初起

  程既今日穿的长衫,袖口宽一些,这样支起来托着下巴,就松松地滑下去一小截,露出段雪白的小臂同手腕来,腕骨伶仃地凸起,上面挂了只玉镯子,盈盈地透着光。

  谢声惟先时没瞧见,这时人凑近了,手腕同着镯子在眼前一晃一晃,也不知是哪一个,晃得他心头发痒,伸手捉住了,笑道,“谁敢来吞你,只怕是母亲都头一个不许呢。”

  “镯子都舍得给你,该是疼你到心里头去了。”

  “你可不许惦记,”程既将手腕收回来,另一只手按在镯子上,扭过身,笑着开口道,“这是夫人独独给我的,可值钱呢。”

  “就你眼皮子浅,小气样子,”谢声惟忍不住伸出手,在他脸上掐了一记,“有这工夫,不如讨好讨好我,给你的指不定比这个还值钱许多呢。”

  “口说无凭,东西拿出来我见到了才算数,”程既拍开他的手,眼底含了狡黠的笑意道,“鱼饵都见不着,鱼儿可是上不了钩的。”

  这厢木樨院里,两人言笑晏晏,另一边老夫人住的凝霜堂却是一副风雨欲来的阵仗。

  秋姨娘跪在堂下,垂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老夫人在上头坐着,慢条斯理地端着茶盅,一下一下撇上面的浮末。春日里气候不定,今儿天气燥热,日头高高挂着,嬷嬷在身后替她打着扇。堂下的秋姨娘耐不住,稍稍挪了挪膝盖。

  日影斜着投下来,棉布的门帘子早就撤了去,没遮挡,就直直晒到了后背上。她出了一脑门儿的汗,涔涔而下,也不知是热的还是怕的。

  过了足有一柱香的时候,老夫人才放下茶盅来,垂着眼皮道,“行了,起来罢。”

  秋姨娘这才慢慢起身,身形晃悠了下,勉强站稳,“多谢老夫人。”

  “成了,”老夫人头也不抬,摆摆手道,“这遭儿算过去了,回去自己个儿琢磨琢磨。”

  “你既想在我这儿求份儿庇护,就总要显出你的长处来。”

  “连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拿捏不了,又能派上什么用场?”

  “我这儿不留没用的人,你自己掂量吧。”

  秋姨娘头也不敢抬,嗫嚅着答是,弓着身子,后退着出了门。

  待到人走远了,老夫人背后站着的嬷嬷开了口,“您的话,秋萍听了,只怕也不大放在心上呢。”

  老夫人啜了口茶,慢悠悠道,“本来也没指望她什么。她能明白最好,明白不了也罢,总归,损不了咱们什么。”

  嬷嬷试探着道,“要不,再选几个聪明伶俐些的,塞去少爷身边?”

  “横竖这么些年,少爷房里也只有那么一两个,算是寥落的了。”

  老夫人摇了摇头道,“眼瞧着都是祖父辈的人了,放了年轻貌美的在房里,总归不大妥当,旁人只怕要说嘴去。”

  “再者,年轻的小丫头们心太活,指不定撺掇个什么,铎儿又耳根子软,到时候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的,万一教秋萍和郑氏联起手来,就更麻烦了。”

  “我老了,要不是为了将这宅子撑下去,还存着这口气做什么,早去了地底下了。”

  嬷嬷听了她这番话,止不住心酸起来,柔声道,“您这些年在家里盘算经营,为少爷操碎了心,少爷不会不明白的。”

  “也是您先前说的,少夫人性子刚烈,又素来没什么城府,孙少爷又体弱,万万撑不起这府中一家子的。这才少不得您替他们多操劳几分呢。”

  耳听着嬷嬷提到谢夫人,老夫人皱了皱眉道,“郑氏……不说也罢,也就是铎儿喜欢,念着这么些年夫妻情谊,她又生了声惟,这才丢不开手去。”

  “叫我说,声惟打小身子骨不行,都是她这当娘的过失。也没见谁能把孩子生成这样的,可怜见的,小时候瘦得猫一样,饭都吃不下去,三天两头病着,真是叫人怄心。”

  “声惟但凡身子爽利些,秋萍也不敢起那档子念头了。”

  嬷嬷道,“婢子瞧着秋姨娘这样子,只怕是盼着将来大孙少爷掌了家,好做主母呢。”

  老夫人冷笑一声道,“她也配!也不打量打量自己什么身份,下贱奴才生的,还做什么春秋大梦。”

  “当年要不是瞧她可怜,买下了赏她口饭吃,又抬举她做了姨娘,她能生下谢家的长孙,能过上如今穿金戴银的好日子?只怕早就冻硬了,一铺草席卷着扔出城外了。”

  “如今翅膀根子硬了,就想着飞出去。她存了这个心思,用不着我们出手,郑氏都饶不了她。”

  嬷嬷状似无意道,“这当娘的,可不就是指着儿子活呢?也是大孙少爷能干了些,这生意往来人情世故都做得熟,在老爷跟前得了不少青眼去,秋姨娘这心思才活络起来。”

  提起谢行履,老夫人叹了口气,道,“行履……是个好孩子,只可惜投错了胎,没落到正房太太的肚子里。出来进去的,便是人家不提,心里也总知道,他顶了个庶子的名号。”

  “谢家,以后终究是不能交到他手上的,也是对他不住,只好往后多给他些田产铺子,也好置办份家业来。”

  “大孙少爷会明白您这份苦心的。”嬷嬷劝解着,又道,“您既不打算将来让大孙少爷承袭府上,先前又为何允了秋姨娘?”

  “我允了她?允了她什么?”老夫人手指在座椅扶手上敲了敲,“我只说助她,可这帮什么,怎么帮,帮到哪一步,我可说清了?”

  “说到底,声惟的身子骨一日日地好起来,这郑氏也该势大,我若是不扶着秋萍起来,同她斗一斗,压一压她的气势,只怕这府里就没我这个老婆子的容身之处了。”

  嬷嬷恍然大悟道,“您这是,使了一招四两拨千斤。”

  老夫人嘴角挑了挑,道,“且让她们斗去吧,斗成乌眼鸡也不妨事,咱们就只静静瞧着好戏就是了。”

  “是,果然还是您想得周到,谁又能越过您去呢?”嬷嬷口中赞着,又想起什么似的,说道,“那位刚进门的小程大夫,您预备着……”

  老夫人想起程既在堂上呛自己的那番话,心里便不大痛快,摆摆手道,“且由着他去吧,一个男妻,能翻出多大风浪来。声惟这段时日身子倒是见好,先留着他,待到声惟痊愈了再做打算。”

  “左右声惟将来必是得娶妻生子的,他若是识相些,自行下堂求去,到时候给笔钱,打发他走也就是,若是不识相,那也由不得他了。”